AI 赋能青春下乡!重二师人工智能学院 2025 暑期三下乡:传承・科普・服务 “三重奏”

AI 赋能青春下乡!重二师人工智能学院 2025 暑期三下乡:传承・科普・服务 “三重奏”

来源:鲁网 2025-08-19 14: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思政教育”融合创新,引导高校青年学子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基层民生,2025年暑期,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组建了"AI赋能思政实践,红色精神永传承"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智行科普实践团、"渝站青晖,AI行致远"社会服务实践团等多支专项实践队伍。以“传承·科普·服务”为核心,走进重庆多个红色思政教育基地和周边城乡社区,学院师生共同开展红色宣讲、科技科普、便民服务多种类别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在巴渝大地绘就了一幅"AI赋能红色传承,青春服务基层民生"的动人画卷,将AI技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推动红色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社会,让青年学子在基层一线锤炼本领、践行担当,为“三下乡”实践活动注入了科技与思政融合的新活力。

一、 AI技术赋能红色传承 创新思政育人模式

人工智能学院“AI赋能思政实践,红色精神永传承”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以“AI+思政教育”为核心抓手,将技术创新融入红色文化传播,构建沉浸式、互动式思政教育新场景。实践团以AI技术为桥,搭建起“时空对话”的通道,推动红色思政教育从“静态聆听”转向“沉浸体验”,让红色精神在AI技术赋能中焕发新生。组织学生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等红岩教学基地开展“AI学子讲党史”微视频宣讲活动,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等技术,将历史事件以动态画面呈现,让参观泽直观感受先烈们的理想信念;在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团队通过AI文物数字化技术,实现馆藏革命文物动态展示,让珍贵史料“可触可感”;在空军抗战纪念馆,依托AI图像生成技术复原英烈形象,实现英雄事迹与人物形象的联动呈现;在重庆璧山社区,实践团引导青少年运用AI绘画工具创作心中的革命英雄形象。实践团成员突破传统红色教育模式,以技术赋能推动思政教育从“单向灌输”向“沉浸体验”转变,让红色基因在AI技术的加持下焕发时代活力,为“AI+思政教育”融合创新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

二、 科技科普扎根基层 以AI为桥厚植家国情怀

智行科普实践团紧扣“三下乡”服务基层、助力发展的主旨,深入虎溪、曾家镇等城乡社区,将AI技术科普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让科技成为培育家国情怀的“活教材”。实践团通过机器人互动演示、无人机公益航拍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系统讲解人工智能技术原理及应用场景。在科普过程中,团队成员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结合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成就,讲述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为国奉献的奋斗故事,引导群众深刻认识科技自立自强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探索精神与爱国热情。该活动推动AI技术走出实验室、融入寻常百姓家,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彰显了“三下乡”活动在科技惠民与思政育人中的双重价值。

三、志愿服务践行初心 青春力量彰显担当作为

“渝站青晖,AI行致远”社会服务实践团将思政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以志愿服务践行“三下乡”活动服务基层的宗旨,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实践前期,团队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融入服务礼仪,开展急救技能等专项培训,为高效服务奠定思想与能力基础。实践期间,成员们在重庆东站化身“站小青”,开展出行引导、客流疏导、应急响应等志愿服务,以专业能力与热情态度保障旅客出行安全,成为车站内一道兼具青春活力与思政温度的风景线。青年学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思政教育的实践成效,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将个人成长融入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为“三下乡”活动注入了鲜活的青春力量。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人工智能学院深化“AI+思政教育”融合创新的有益探索。通过将技术应用与红色传承、科技普及、社会服务相结合,不仅推动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社会,更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深化国情认知、锤炼过硬本领。未来,学院将持续拓展“AI+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让更多青年学子以技术为翼、以理想为帆,在传承红色基因、服务社会发展的征程中贡献青春智慧,书写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