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华德学院“星火”爱国主义实践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哈尔滨华德学院“星火”爱国主义实践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鲁网 2025-08-18 15: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提升综合素质,哈尔滨华德学院“星火”爱国主义实践队于7月18日至8月3日,分赴社区、农村、个体工厂与国防教育基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军民鱼水情深,共筑爱国魂”为主题,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教育与调研交流活动,将爱国主义精神传递到基层一线。

走进社区学堂,厚植爱国情怀

7月18日上午,实践队首站来到红旗社区红旗驿站,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实践队成员以“年轻人愿你照耀中国”为脉络,通过精心制作的PPT、短视频,向社区居民讲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新时代的伟大变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国家发展与个人幸福”的紧密联系。

活动中,“红色故事分享会”引发热烈反响。成员们讲述了刘胡兰、黄继光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以及当代戍边战士、航天工作者的奉献故事,让在场居民和孩子深刻体会到不同时代“爱国”二字的厚重内涵。社区的孩子们都感动道:“我们长大一定要成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深入乡村地头,传递红色能量

7月23日,实践队奔赴五福村,将红色文化送到村民身边。队员们搜集整理当地爱国主义故事,生动鲜活的讲述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认可与赞扬。

7月26日,实践队奔赴嘎儿当村,将红色文化送到村民身边。考虑到农村居民的观影习惯,团队特意准备了《建国大业》《长津湖》等经典红色影片,不少老人带着孙辈前来,边看边讲解历史背景。 “以前只在电视上零散看过片段,今天完整看完《长津湖》,才知道志愿军战士有多不容易。”村民王大叔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影片放映后,实践队成员与村民们围坐交流,结合当地发展变化,讲述“没有国家强大,就没有乡村振兴”的道理,让爱国情怀与家乡发展紧密相连。

次日,实践队走访了村里的老党员。在家中,他颤抖着拿出珍藏的奖章,讲述自己年轻时参与家乡建设、守护集体财产的经历:“入党时我宣誓‘为人民服务’,这一辈子都不敢忘。”团员们认真记录老党员的故事,在倾听中学习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更深刻理解了“爱国就是做好每一件小事”的意义。

探访工厂车间,凝聚奋斗力量

7月29日,实践队走进肥城市锦鸿玩具厂,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活动。在工厂负责人的带领下,团员们参观了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在专注作业,深切感受到“爱岗敬业就是爱国的具体体现”。

在与工人代表的座谈会上,实践队成员分享了“大国重器”背后的科研团队故事,讲述一代代产业工人为国家工业发展付出的努力;工厂的劳动模范则以自身经历,讲述如何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企业增效、为国家贡献。

军民鱼水情深,共筑爱国魂

8月2日,实践队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活动。现代化的军事装备模型彰显着当下国防科技的卓越成就,让人们清晰地洞察到国防力量与时俱进的坚实步伐。也知道在每一个美好的日子里都有人在为大家负重前行。

实践淬炼成长,青春担当在肩

此次“三下乡”活动中,实践队成员们从社区课堂的“宣讲者”,到乡村地头的“放映员”,再到工厂车间的“交流者”,角色不断转变,但传递爱国精神的初心始终不变。正如实践队成员小王所说:“在基层,我看到了爱国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社区居民守护家园的自觉,是农民辛勤耕耘的踏实,是工人精益求精的坚守。” (哈尔滨华德学院“星火”爱国主义实践队:徐仟龙)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