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来源:鲁网 2025-08-15 16:5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 "玉融数炬・红途青行"社会实践队以"数智赋能红色路,青春筑梦罗汉里"为主题,赴福清市罗汉里闽中游击支队旧址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实地探访革命老区、观摩红色文物展陈等形式,系统梳理罗汉里红色历史脉络,全面考察乡村振兴发展现状。活动期间,队员们深切感悟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重点围绕"红色资源数字化保护"与"数智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两大主题展开专题研讨。结合大数据分析,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升级提供智慧,彰显新时代青年学子以科技之力赓续红色血脉、以数字之能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

红色足迹映初心,革命精神永传承

罗汉里旧址承载着闽中游击队的峥嵘岁月,双福寺的斑驳砖瓦诉说着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实践队踏入福清市罗汉里这片红色热土,在青松翠柏间追寻历史的回响。队员们驻足于斑驳的堂前,触摸弹痕斑驳的墙壁,“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豪迈诗句依稀可辨,与《七律·长征》的铿锵诗句遥相呼应;古寺天井中,队员们围坐聆听老游击队员后代讲述“寄福银”的故事——当年群众冒险为红军藏匿粮饷的鱼水深情,至今仍令人动容。

在罗汉里红军广场的党旗下,实践队中的党员们庄严列队,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在山谷间回荡,与80多年前红军战士的呐喊隔空呼应,激励着我们将“罗汉里精神”转化为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随后,全体队员在“重走红军路”活动中,沿着陡峭的山路徒步3公里,用脚步丈量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汗水浸透的衣服成为最朴实的致敬。

故地穿行鉴岁月,青春笃行践初心

参观罗汉里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旧址、罗汉里革命史展览室及福清革命史展览室,是一次震撼心灵的体验。走进旧址,古朴房屋虽历经岁月洗礼,仍保留着当年风貌,队员们仿佛看到游击队员在此商讨作战计划,在简陋条件下顽强斗争的场景。展览室里,老旧枪支、弹夹、文书契约等文物无声诉说着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一幅幅珍贵照片、一段段详实文字,将队员们带回风云激荡的年代。在这里,队员们了解到闽中游击队在荒野开辟根据地的艰辛,他们凭借顽强意志和无畏勇气,在敌人包围中闯出天地,为革命事业立下汗马功劳。他们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如不朽丰碑矗立在队员们心中。

在罗汉里革命史展览室,那些被岁月浸润的历史细节,更是深深震撼队员们的心。展板上,闽中游击队员们在艰苦卓绝环境里的抗争清晰呈现:3月16日晚,刘突军带领队员们冒雨夜渡乌龙江,凭借简陋武器袭扰敌人,7人牺牲的壮烈;3月下旬,那座小庙内,刘突军率小队与大批敌人遭遇,竹桥之战的惊险,游击队员以极少伤亡让敌人落水溃逃,尽显机智与无畏。还有1936年初,河村桥伏击战后,敌人疯狂反扑,游击队在荒野坚持,灵活运用战术与敌人周旋,在艰难中守护革命火种的坚韧。

在这红色的空间里,时间的厚重与精神的炽热交融。队员们触摸着历史的纹理,那些被战火浸染的岁月碎片,拼凑出信仰的模样。每一件文物都是无声的誓言,每一段故事都是热血的篇章,让队员们懂得革命成功背后,是无数人以血肉铺就的荆棘之路。

当走出展馆,阳光洒在肩头,革命精神已化作前行的力量。队员们将带着这份震撼与敬意,把先辈们的无畏与坚守,融入当下的奋斗,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征程里,熠熠生辉、永放光芒,以青春之我续写革命精神传承的崭新篇章。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