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贸易学院“延安红韵·金融新程”社会实践团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金融与贸易学院“延安红韵·金融新程”社会实践团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鲁网 2025-08-15 16:5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实践育人成效,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坚定信念、勇担使命,2025年7月3日至8日,金融与贸易学院“延安红韵·金融新程”社会实践团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立足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的发展目标,结合金融专业特色,通过走访革命旧址、调研红色金融历史、开展金融知识普及等活动,推动专业学习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在宝塔山下、延河岸边,团队成员深刻感悟延安精神的思想伟力,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转化为提升专业能力、服务地方发展的实际行动,以青春力量践行“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贡献智慧”的责任担当。

行走的思政课,赓续红色血脉。延安的每寸土地都浸透着革命基因,实践团亲历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在红色旧址间汲取信仰的力量。

延安革命纪念馆里,万件文物与照片串联起党中央在延安的胜利轨迹;王家坪窑洞里,革命先辈与长子的父子情,藏着“革命家庭”舍家为国的担当;凤凰山旧址见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萌芽,让人触摸到困境中坚守真理的温度;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庄严肃穆,中共七大在此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铸为信仰灯塔 ;枣园的枣树浓荫下,领袖与群众同吃同住的身影,诉说着“心手相牵方得胜利”的真谛。

在这里,历史不是泛黄的文字。实践团在行走中读懂:赓续红色血脉,既要把历史刻进记忆,更要让精神活在当下。

寻迹红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陕甘宁边区银行的黄土窑洞,不仅是红色金融的起点,更藏着红色金融的初心密码,是当代金融人的精神原乡。走进边区银行旧址:光华商店代价券‌、泛黄的边币、“建设公债”认购表,正是凭借陕甘宁边区银行在革命战争的艰苦环境中,探索出的三大创举,边区银行撑起了边区的经济命脉,共产党人长期的金融实践积累丰富的创新经验,为新中国金融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一路参观,陕甘宁边区银行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重信守诺,以信用为基础,与该校“以诚为金,礼融天下”的校训隔空共鸣,让实践团成员对金融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青耘中国”助农直播中,同学们将专业的金融知识与红色金融精神在新时代的新媒体直播里巧妙融合。一小时充满激情的直播,延安特产狗头枣、小米等产品几度告罄。延安特产飞向了全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延安寻迹红色金融,让实践团成员们找到了金融服务的初心与方向:将专业金融知识与新媒体直播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是我们对红色金融精神的最好传承与实践。

革命旧址弘廉整风,军政大学马列铸魂。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里,“精简会议、改进文风”的旧档案让人读懂“自我革新”才是作风建设的密钥。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里,泛黄的讲义、斑驳的军装,静静讲述着8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碰撞的火花。革命领袖在此讲授《辩证法唯物论》,以“实事求是”破解革命难题。“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穿越时空,抗大的窑洞课堂,不仅锻造了党的理论基石,更点燃了指引青年奋斗的火炬。

从精神洗礼走向实践课堂,成员们亲手备餐、做饭、分享,饭菜香里飘着团结的甜。自力更生的精神,从历史书页里走出来,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长。

梁家河探寻初心,新时代践行使命。走进梁家河,循着陕北知青的奋斗足迹,触摸“人民至上”的滚烫初心。

知青旧居的简朴陈设,记录着青年知青“自找苦吃”的七年:与乡亲同吃同住,磨出厚茧的双手建起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破解照明做饭难题;办铁业社、代销店,用实招改善生活。如今的梁家河,高产淤地坝、错落窑洞、飘香果园,都是“实干为民”的鲜活注脚。

在旧址前,入团誓词回荡山谷。成员们深深体会到“人民至上”不是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新时代青年当以这份初心为灯,用“自找苦吃”的担当,在广阔天地书写青春答卷。

青春作笔,延安为卷。从杨家岭灯火到梁家河窑洞,从边区银行的边币到直播间的助农声浪,这场实践是红色金融精神的跨时空对话,更是成长的淬炼。别过延安,行囊里装满的精神火种,是新起点的号角——金融与贸易学院学子带着这份赤子之心,让红色血脉在金融实践中奔涌,让助农初心在时代土壤里生长,让革命年代的金融星火,燎原成“金融报国”的璀璨星河!

哈尔滨金融学院高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