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年学子积极响应号召,争当排头兵,踊跃赴基层开展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025年7月14日至7月27日,为助力地方基层发展,粮安民裕实践团一行8人在西南财经大学谢小蓉副教授的带领下,依托乡村振兴博士服务站,在中江县集凤镇中心学校石泉分校针对7村8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为期14天的线下支教活动,期间团队合理分工,同期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走访入户开展调研活动。同时于8月9日至9月8日开展为期21天的线上学习打卡活动。
图1实践团师生与政府工作人员于中江县政府大楼前合影
以专业优势为笔,书写“财经启蒙”诗篇
实践团充分发挥西南财经大学的学科优势,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贴近生活、激发兴趣的经济学启蒙课程。团队以“网络财产安全”、“压岁钱理财大冒险”、“生活中的理性消费”等生动主题切入,队友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互动游戏,提醒大家在生活中注重网络财产安全、学会存储和理性消费。
图2指导老师谢小蓉副教授利用“压岁钱存储”现象讲解经济学知识
图3实践团成员引用“天生我材必有用”讲解经济学知识
以非遗传承为光,点亮“文化振兴”灯塔
团队将极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凤藤编竹扇工艺引入课堂。实践团特别邀请了当地经验丰富的藤编手艺人担任导师,指导孩子们学习选料、劈篾、编织、定型等传统工序。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亲身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作为文化传承者的自豪感与责任感,让非遗的种子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图4学生非遗竹扇作品展览
以学业辅导为谱,奏响“知识解惑”乐章
实践团除了线下14天为孩子们教授英语、数学课程和作业辅导外,线上也开展了相关的学业帮扶计划。8月4日至8月8日周一到周五,实践团安排了5场1小时的线上数学讲座:《分数的诞生、发展、运算与巧算》、《代数、方程、函数》、《列方程与解方程》、《圆、扇形、圆环以及平面几何的深化》、《统计与概率》,帮助同学们更好理解知识重点。
8月9日至9月8日,实践团联合家长开启线上每天一小时伴学“每一时光.支教收心打卡”,活动旨在帮助同学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老师们的督促和辅导下,同学们自觉在每日1小时内完成暑期作业、练字、背单词或写数学计算题等任务。每天一小时的线上投入,看似微小,却能通过“抗遗忘重复”“深度理解”“熟练度训练”和“信心积累”,让基础从“零散模糊”变得“系统扎实”。长期坚持,会成为后续数学学习的法宝。
图5实践团成员在自习课为学生辅导作业
以实地调研为基,架起“校地沟通”桥梁
作为西南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博士服务站的重要实践力量,粮安民裕实践团此行不仅承载着支教使命,更肩负着深入调研、服务地方的责任。在支教间隙,博士团队成员将深入中江县各村的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主题开展调查研究,力求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和决策咨询报告,为基层贡献青春力量。
图6实践团师生与中江县组织部、发展改革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开展座谈
图7实践团成员入户开展调研
西南财大粮安民裕实践团走进中江县集凤镇中心学校石泉分校,是一次高校师生下沉乡土、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当大学的书卷气与乡村的泥土香深度交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石泉学子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更是在人才、知识与乡土深情互动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注入的蓬勃活力与无限希望。(粮安民裕实践团 罗诗月、谢吉)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