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8月13日电(记者 赵磊)近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办。本届大会以"让机器人更智慧 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同期举办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世界机器人大赛等活动。会上,中国电科携最新款人形机器人、半人马机器人、四足巡检机器人和白虹轻量化助行外骨骼机器人等多款产品重磅亮相,聚焦科技创新与前沿应用,全方位展示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最新成果。
机器人届"美男子"人形机器人肢体灵活、大脑聪慧
身高170厘米,体重75千克,拥有如此"标准身材"的最新版人形机器人一经亮相,即刻成为"明星"。
它不仅拥有完美的外层"皮囊",实力也不容小觑。"该款人形机器人依托部组件优势和机器人技术基础,其运动能力大幅提升,感知能力更强,扩展功能更加丰富。"电科机器人、21所专家表示。
它具有很强的"运动能力",最大运动速度可达10千米/h,跳跃距离可达到半米左右,跳跃净高度20厘米左右,并且可在高度为20厘米的台阶和坡度不大于20°的坡面上自如行走。
如果说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是让其在物理空间自由穿梭的"双腿",那么,多样化功能就像让其在复杂场景中灵活应变的"大脑"一样重要。"这款人形机器人相当'聪明',不仅能够进行自主充电,同时,它也有一些自我保护功能,比如在面对潜在危险或者障碍物时,它能有效进行自主规避。倒地爬起和姿态保护功能也能有效降低它的'受伤'"风险。"
未来,该款人形机器人将作为公版机在智能制造应用场景规模化推广应用,并有望在物流、制造、特种作业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自由穿梭侠"半人马机器人全能灵动、臂力十足
从外形看,半人马机器人像是科幻片里的"地面突击队":下身是灵活的轮足组合,上身则装备了机械臂。它能像四足机器人一样稳步前行,又能像轮式机器人一样高速移动,还能双手"做事"。更关键的是,它不是玩具,也不是实验室里的样机,而是真正走向应用的工业级产品。
前几日刚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首秀"吸睛无数的半人马机器人,转而又来到了北京,继续"吸粉"。整机32个自由度、双臂可提供12公斤以上的抓举力等特质,让它具有较高的综合价值,可替代人类安全地完成灾难救援、治安维护等多种任务。
"半人马机器人腿部有5个自由度,与传统四足机器人相比多了两个自由度,这让它运动更加灵活,能够实现零半径转弯,侧向、斜向、横向等全向运动能力,并可根据不同地形自主切换行进步态,有效提升机器人系统效率和复杂地形适应性。"21所、电科机器人专家表示,其自身的智能感知系统可自主感知环境,进行SLAM建图与导航避障,进行自主决策和行动。此外,它的双臂可提供12公斤以上的抓举力,整机动态负载能力超30千克,操作阀门、连接电缆、使用喷灭装置都不在话下。
行走的"按摩仪"白虹轻量化外骨骼机器人自然流畅、人机共融
开展第一天,等待体验"白虹"外骨骼的人排起了长长队伍。穿戴者在现场走动、上下台阶,动作自然流畅。
21所、电科机器人推出的白虹轻量化助行外骨骼机器人,深度融合穿戴式智能增强技术,独创打通"活力户外"与"科技助老"应用通道,以突破性2.2千克整机重量和智能运动辅助系统,使每日爬楼、社区采购等老人日常活动肌肉疲劳感有效降低34%。
该产品采用航天级碳纤维复合材料与仿生关节构型,创新研发多模态传感器阵列与人工智能算法协同工作,实时解析人体空间姿态、关节角度及步频节奏,精准识别下肢运动意图,完成步态相位判断与助力策略匹配,构建"人机动作同步"的智能神经中枢。
基于"人机共融"理念,针对不同场景可实现动态优化输出。阶梯攀登时,可智能识别步态高度差异,提供符合人体工学的渐进式助力,破解老旧小区无电梯楼道出行难题;在长距离步行场景中,自研AI能耗优化算法可实时监测用户体力状态,动态调整助力曲线,配合2小时续航快充电池组,有效延长老年人自主活动半径;在活力户外场景下,专设旅游/登山双模式,针对景区石板路、山道斜坡等复杂地形优化扭矩输出,实现坡道助力平滑过渡。未来,白虹轻量化助行外骨骼机器人还将走入更多养老机构、文旅场景,提供助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