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区圭塘河:市场化解决城市内河治理难题

雨花区圭塘河:市场化解决城市内河治理难题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2 18: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8月12日长沙讯 近日,雨花区圭塘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荣获湖南省首届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作为全国首批EOD模式试点项目,雨花区圭塘河治理的核心在于构建了“生态修复—产业增值—反哺运维”的闭环价值链。通过生态资产资本化、产业融合共生、动态平衡回报三大创新机制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雨花区将1400亩修复后的绿地空间转化为可经营资产,井塘海绵公园通过特许经营授权企业开发商业配套,带动周边土地增值近1000万元/亩。这种“资源—资产—资本”的递进转化,使生态投入从纯消耗变为可增值的“绿色资本”。

同时,针对流域不同区段特点设计差异化产业路径,以上游跳马镇依托石燕湖生态本底,发展精品民宿集群,引入社会资本建设“零碳民宿示范区”,年接待游客量突破50万人次;中游溪悦荟公园通过滨水商业空间活化,吸引华为旗舰店等53家品牌入驻,形成“生态+新消费”综合体,2024年营业额超8亿元;下游“雨花数谷”承接生态改善带来的区位优势,集聚大数据企业37家,年产值达120亿元。

另外,探索采用“可行性缺口补助”模式,工程建设阶段的投资以社会资本为主,政府方以5%撬动95%的社会资本投资;政府仅需在运营期分15年逐年给予社会资本方回报,使用者付费收入主要包括物业租金、停车费、室外经营收入、广告收益等,真正实现“政府轻负担、企业有回报、生态可持续”。

尤其是雨花区联合自然资源部门注重制度创新,建立生态用地混合开发制度;与金融机构合作发行湖南省首单“河道修复专项债”,募集资金9.8亿元。这些机制为全国城市内河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市场化解决方案。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何纯 朱友芳|曾月茹)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