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台面上落着层薄灰,一个柜台孤零零得摆在角落,墙角的冰柜嗡嗡作响,里面却只冻着三瓶汽水——这是几年前街坊们对这家“小卖部”的全部印象。
谁也想不到,就是这样一间连招牌都有点儿褪色的小店,如今竟摇身一变成了亮堂的综合超市:一进门,左手边是码得整整齐齐的日用品货架,右手边的菜鸟快递柜正吞吐着包裹,收银台旁还新增了打印复印的服务窗口。
“可不是嘛!”,正给孙子买零食的王大爷笑着说道,“现在多方便,买酱油顺手取快递,孩子作业忘带了,我还能在这儿打印,真是越变越好喽!”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钱多多百货便利店,从名不见经传的街边小卖部,到社区居民都离不开的“便民枢纽”,这方一百多平米的空间里,藏着一段关于坚守与蜕变的逆袭往事。
引创新“出圈”,让创业“扎根”
六年前,怀揣着儿时的“小卖部情怀”,田新宇和媳妇在姑姑的帮助下,开启了自己的小卖部创业路。
可是,竞争激烈的经营现状,很快让他认清了现实和理想的区别。店铺虽然临近火车站,但他对于目标客户的定位不清晰,商品品类杂、缺乏经营特色,加上附近店铺很多,竞争十分激烈,小店生意可谓惨淡。
“田老板,这是为啥事儿叹气呢?”山东潍坊潍城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客户经理郭蓓掀开门帘进来时,正看见田新宇对着账本唉声叹气,柜台上的烟盒摆得歪歪扭扭,墙角的空纸箱堆成了小山。
田新宇抬头看见是郭蓓,便苦笑着把账本推过去:“郭经理,你瞅瞅看嘛,这月店里的生意还不如上月,隔壁新开的连锁超市又搞促销,街坊们都往那边跑了……”
郭蓓仔细研究着手里的账本,目光扫过积灰的货架:“你这店啊,就像揣着好料子却不会裁衣服,店的底子不差,缺的是创新经营的思路啊!”
“可我哪懂这些啊?”田新宇急得直搓手,“我连最基本的经营都玩不转,更别说搞什么新花样了。”
“田老板,你先别急着发愁呀!”郭蓓从包里掏出份培训手册,“你们,我们定期都有‘小班制’培训,会进行关于日常经营的策略指导,专门教咱们怎么优化店面布局、设计经营方案,甚至全店铺管理库存等等。你就是总闷在店里,该出去看看别人怎么干的。”
田新宇摩挲着手册封面,眼里亮了些:“真能行?”
“那你先试试,不就知道了。”郭蓓指着墙角的空箱,“现在,先把这些清出去,让店铺整洁明亮起来。等培训完,咱们再商量个具体的经营改善方案。”边说着,郭蓓边开始整理起来,“对了,我还听说区里在搞创业大赛,会组织参赛选手系统研习市场调研方法、专业人员指导商业计划书撰写,不仅能解店铺经营的燃眉之急,还可以帮咱们店铺拓展一下业务,没准就能找到新的突破口啦!你这么年轻,肯定没问题!”
田新宇听了,思路豁然开朗。接下来的半年,他像是换了个人,沉下心来,将全身心的热情投入到经营管理学习中去。
烟草组织的“小班制”培训、区里开办的创业培训班……他总是端坐最前排,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商业逻辑与运营思路。学成回来,他立马将理论内容结合店里实际,先着手细致调研、精准分析后,再付诸行动。
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用功的人。经过大量调研数据的推理分析,他敏锐捕捉到店铺毗邻发车点、坐拥稳定旅客流量、附近居民区较多的核心优势,与客户经理郭蓓一起,合理设计店铺消费动线、设置网红食品专区、老年食品专区、无糖零食专区等特色货架,拓宽消费出口,增加了快递收发、助农电商的消费渠道,还引入了新系统进行全店铺管理。
慢慢地,店铺的生意逐渐红火了起来——曾经冷清的店面开始挤满了往来的顾客,每月结算账单时,那些刺眼的赤字终于被清晰的盈利数字取代,账本上的利润额逐月攀升。更意外的收获来自创业大赛。田新宇凭借对农民工就业难题的深入观察,打磨出了“农民工就业平台”项目,在潍坊创业大赛中一举斩获“三等奖”。
图为田新宇参加创业大赛
这份认可让他信心倍增,索性以此为起点创办企业,专注为外出务工者搭建就业桥梁。从白手起家的两三员工,到如今三五百人的大型务工企业,他不仅为万千务工者找到了生计依托,更与歌尔、圆通等行业龙头建立了深度合作。
情系“潍”民声,惠民办实事
虽然创办了公司,但田新宇并没有放下店铺经营不管,反而更加上心。他和媳妇两头奔走,一心想着为店铺经营带来更多创新和改善。
客户经理郭蓓在跟他聊天中发现,他愈发有了经营意识和创新头脑,会主动求新求变。田新宇也主动提及店铺一直在做便民项目,但目前还仅限于帮客人寄存行李、提供免费饮用水等小事。他常说,总想着为邻居街坊多做点儿惠民实事儿。
于是郭蓓马上帮他沟通申请,在确认客户意愿与店铺实力后,帮他将店铺升级改造为“惠民有潍”服务站,将便民服务渗透到店铺的每一个角落。不仅帮助来往行人免费充电、打印文件、发布就业招聘信息、开展助农电商直播,甚至帮邻里排难解纷……店铺人流量急剧上升,便民的好口碑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小店已然成了附近炽手可热的“网红店铺”,谁家不会充电费了、谁家遇到个难处了……总会有热心人指引他们到店里找田新宇帮忙解决。
图为田新宇(左)帮助邻居处理伤口
“田老板,又在擦那些急救箱啦?”住在隔壁楼的陈大爷拄着拐杖进门时,正看见田新宇蹲在柜台旁,把碘伏、创可贴一一摆进透明药盒。墙上“党员之家”的铜牌被阳光照得发亮,旁边的木架上整整齐齐码着十几个充电宝,最上层还放着几副老花镜和针线包。
田新宇看见陈大爷进来,忙直起身来:“您快坐,刚烧好的菊花茶在那边晾着呢。昨天王大妈说她孙子在楼下玩摔破了膝盖,我想着把药品再清点一遍才放心,省得急用的时候不好找。”他边说着,边把刚洗好的毛巾搭在门口的长凳上——这排特意定做的木凳,如今成了街坊们常来歇脚聊天的老地方。
陈大爷继续笑着问他:“腾半间屋子放这些便民设施,不怕占地方影响生意啊?”田新宇闻言,放下手头的活,认真地说道:“我这店能有今天,全靠街坊们的帮衬和支持。再说,咱这现在都是党员之家了,不为大家做点实事,心里不踏实啊!”
“小田啊,你这店比居委会还贴心呐!”陈大爷喝着茶,指着墙角的血压仪,“上次我闺女从外地回来,见我在这儿量血压,直夸现在的小卖部都赶上社区服务站了。”田新宇正给充电宝换电池,闻言笑了:“您要是觉得方便,就天天来坐坐。等过两天,我再把楼上那间屋收拾出来,摆几张桌子,咱邻居们还能凑着下下棋呢!”
前几天,郭蓓来走访时,田新宇正擦着门口“惠民有潍”的招牌。阳光透过明净的玻璃窗照进来,映得整齐的货架格外精神。
“郭经理,你快看!”田新宇直起身,脸上带着笑意,“店面整洁了,便民设施也齐全了,我还新增了快递和电商业务。现在不光街坊常来,隔几条街的人都特意过来呢。”
郭蓓点头笑道:“好形象才能引客,你经营意识强了,服务又到位,生意自然红火。”
田新宇笑得合不拢嘴:“多亏您指点,小店才焕新颜。除了你们烟草,再没企业这么为我们着想。”
郭蓓摆摆手:“咱们开了个好头,还得接着往前赶呢,咱们一起努力,小店会越来越好的!”
“一定一定!”田新宇应着,“我正琢磨线上预订呢!”两人相视而笑,阳光落在身上,暖意融融。
这些融入日常的便民服务,像一束束温煦的光,让田新宇的小店在街坊心里生了根、发了芽,成了远近皆知的“暖心驿站”。便利店的人流量也因此提升了20%以上。这些便民服务带来的人气,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小店的经济效益,让营业额每月都稳中有升,每一份便民心意都变成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一间“小卖部”的逆袭,背后藏着的是新时代社会繁荣兴盛的生动注脚:创新服务是发展之能,扎根社区反哺邻里则是担当社会责任的真实写照,微小却有力量,平凡亦见光芒。(秦雨彤)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