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泰安交警城东大队,有这样一位喜欢“较劲儿”的民警。他跟交通顽疾“较劲儿”,及时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修整了39个隐患路口;他跟交通违法行为“较劲儿”,年均查处量1100起,让违法者无处遁形;他跟“安全教育难”较劲儿,创新宣教模式,深入田间地头,成功帮助 28个村庄成为交通安全示范村。他,就是民警宗凯,曾荣立个人三等功、泰安市公安局十大铁军卫士称号。
路口“变形记”
“以前这里是个‘斜’路口,路西的两个村口对着路东一个路口,西面来的行人和车辆,得逆行100多米才能过马路,发生过很多起交通事故。”泰安高新区北集坡街道前旧县村支部副书记翟代伟,说起之前这个路口直摇头。
这也曾是宗凯的心病。2024年8月,宗凯发现这个路口的交通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他查阅了事故案卷,仔细分析总结共性和特点,多次到现场勘察,寻找解决方案,与交警支队设施科、市公路发展中心等部门沟通谈论,最终确定了改造方案。
“我们堵上逆行的出口,增加了一条辅道,通过增减隔离护栏,将路口北移24米,增加左转专用道,路口信号灯由调整为‘先直行后左转’的分相位放行模式。”宗凯介绍。
路口“改邪归正”,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据统计,今年5至6月份交通事故报警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0%,路口通行效率显著提高。成功的做法也得到兄弟城市同行的认可,专程前来调研“取经”。
随着公安部“百日行动”的号角吹响,他更是铆足了劲,将这番“路畅民安”的决心,从这一个路口铺向了更广阔的道路。
面对泰新路、泰莱路、燕邱路等几条“上了年纪”、隐患重重的道路,宗凯不等不靠,积极奔走,在省厅驻点组和市交安委支持下,泰新路沿线的12个隐患路口被封闭;8000多平方米道路标线焕然一新,36组震荡线、20个爆闪灯接连“上岗”,30处遮挡视线的绿化树被“理发”,12条路亮起了平安灯。他还积向上级部门汇报,为需要抓拍的路口争取“电子警察”,并在125处平交路口落实了关键的“三必上”“五必上”安全设施。
风雪中的双重“警色”
2024年1月的一个深夜,大雪封路。宗凯接到指挥中心指令,10余辆大货车被困在s237化马湾路段。他立即联系公路相关部门,带着融雪剂、沙土、食品、热水、被褥等救助物品,赶往现场。
“到达现场后,我们立即处置路面,帮助受困车辆脱离危险地段,并给货车司机发放了泡面等食物,解决他们吃饭和取暖的困难。3个多小时后,路面结冰情况稍稍缓解,我们一路护送他们到了安全地段。”宗凯回忆道。
寒夜里的救援车灯刚熄灭,执法记录仪又亮起微光。宗凯发现,车队中有几辆货车存在超载情况,如果不采取措施,还会发生轮胎打滑、车辆侧翻等危险。而对于大货车驾驶员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运输面临的自然险况,而是明知违法却挺身走险、侥幸逃避的心锚之险。于是,宗凯与有关驾驶员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流,指出他们的违法行为和危害后果,驾驶员们心服口服,随即对超载部分进行卸载转运,并接受了处罚,表示引以为戒。
播撒交通安全“种子”
在泰山区邱家店镇埠阳庄村,新修建的交通安全主题公园,成了村民每天散步的好去处。公园里,一条条交通安全警示标语融入公园的青草中,变成公园的“打卡点”,彩绘墙上画着戴着头盔的卡通人物,村民在公园散步就能学到交通安全知识,氛围感“拉满”。
“多亏了宗队长经常来村里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真提上来了,我们村还成了交通安全文明示范村呢。”泰山区邱家店镇埠阳庄村支部书记彭永俊说。
宗凯来到这个管区后,把解决村民“骑行戴头盔”的课题提上日程。他带着民警辅警,挨家挨户摸底,建立车辆和驾驶人档案,要求必须有“头盔”信息和图片;他联系爱心企业,定制带有“泰安交警”logo的头盔,一早一晚走村入户,农忙时间到田间地头,主动“送头盔”给村民。
在宗凯的指导下,埠阳庄村建立了农村交通安全劝导服务站,由一名村干部专人负责,带领两名工作人员,每天在重点路口和时段进行违法劝导,这“大喇叭”里播报交通安全知识。埠阳庄村还把交通安全行为规范写进了《村规民约》,将行为纳入了“村民信用评价体系”。
如今,行走在宗凯守护的道路上,改造后的路口车流有序、新刷的标线清晰醒目、“电子警察”昼夜守望……每一个画面都凝聚着一位普通民警对“平安”二字的执着追求。宗凯的“较劲儿”不会停止,正如他对守护市民安全出行的信念,永远在路上。(毛洁 张智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