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北京科技大学“绣梦槐香”实践团成员前往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西槐庄村展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是该校实践团继2024年暑假在此开展活动后,再次奔赴这座北京远郊的村庄。在为期十四天的实践中,他们将青春力量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场,用实际行动回应时代号召,不仅在科技助农、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更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切实力量。
实践团成员在西槐庄科技小院合照
在实践活动开展之前,绣梦槐香实践团开展动员会议,明确了团队在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赛道的核心,计划通过多元路径,打造可复制的乡村振兴青年行动样板。
1、红色铸魂,凝聚振兴力量
实践团秉持以红色思想赋能乡村建设理念,深刻认识到党团引领与群众团结,是村庄发展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石,将红色基因融入乡村建设实践,为乡村振兴筑牢思想根基。
实践团积极开展多元红色活动,截至目前,已举办红色剧本杀、西槐庄红色故事分享会、红色知识问答、红色观影、红色书籍分享、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老海军专访、聆听老党员讲故事等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与交流,深化红色思想学习,凝聚乡村振兴精神力量。
举办红色知识问答活动照片
2、产销赋能,拓宽助农路径
实践团聚焦乡村发展需求,以科技为笔绘就振兴新篇。走进科技小院,深入农业种植基地,沉浸式探寻现代农业发展密码;深度专访驻院研究生,挖掘科技助农经验,以青年视角打造微课、“线上云游”视频,生动解码科技赋能乡村的实践路径。
同步锚定农产品推广,开展多次助农直播,为西槐庄园农产品定制广告宣传片、宣传海报,以创意传播为乡土好物搭台。
实践团在科技小院进行农产品带货直播
通过科技观察、传播实践,实践团将专业所学与乡村需求深度融合,以青春力量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让科技赋能的种子在乡土大地持续扎根生长。
3、文化传承,焕发平绣新彩
实践团以活化非遗为己任,让平绣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实践团成员走进中国工艺美术馆汲取灵感,专访非遗传承人探寻技艺精髓,以多元实践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实践团以灵动的绣针与西槐庄村特色元素为核心,打造“槐囡囡”和“萝嘟嘟”文化IP,全系列文创和微信表情包就此展开设计,用萌趣画风拉近非遗与年轻群体的距离。
实践团原创IP设计
实践期间,队员们携手非遗传承人开设“青年绣坊”课堂,通过“一对一”师徒结对,让青年在指尖感悟匠心;走进社区讲授平绣课,引导更多人感受传统技艺之美。队员们潜心钻研,独立完成平绣作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传播动力。
实践团在举办“青年绣坊”公益课堂
实践团扎实推进调研与宣传,通过广泛调研掌握村民对平绣文化的认知情况;设计两份主题海报,原创平绣宣传 PPT,录制配套讲解微课,以播放微课、直播讲解等形式,为多个支教实践团的孩子普及平绣知识,让非遗种子在童心扎根。一系列举措让平绣文化既守得住传统,又接得住地气、焕得了生机。
4、寓教于乐,趣味科普惠民
实践团聚焦素养培育,精心组织趣味科普活动,将科学知识融入生动体验,以直观鲜活的形式激发探索热情;并在村内开展艺术课、音乐课,让当地儿童在颜料挥洒与歌声传唱中涵养审美情趣,让多元文化滋养心灵,为成长注入丰富内涵。
艺术课课堂照片
5、调研献策,优化基层治理
实践团聚焦乡村实际需求,精心设计面向村民的调查问卷,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关键议题,逐户走访收集意见。同时,深入采访村民,倾听心声、了解诉求,以扎实调研汇聚民智民力,为推动乡村发展找准方向、夯实基础。
实践团成员调研照片
6、美丽乡村,描绘如画风景
活动期间,实践团聚焦西槐庄村发展,深入挖掘本土底蕴,采集近300GB村庄风景和人文影像,为制作村庄宣传片积累生动素材;依托微信公众号和各大短视频平台,持续记录实践足迹,真实展现西槐庄的独特风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团深度融入西槐庄,沉浸式触摸乡村发展脉络,以实干行动呼应乡村振兴诉求。后续将聚焦农业、文化振兴方向,系统梳理调研成果,打磨调研报告,力求形成可落地、有价值的实践方案,为村庄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身处盛世的新时代青年,奋斗仍是成长底色。我们将持续探寻西槐庄可持续发展路径,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前沿熠熠闪光,以青春汗水浇灌出乡村繁荣硕果,让 “绣梦”足迹,深深烙印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