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智造破局"卡脖子":00后团队攻克光纤环制备技术壁垒

青春智造破局"卡脖子":00后团队攻克光纤环制备技术壁垒

来源:鲁网 2025-08-11 15:3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战略背景下,一支来自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青年创新团队"环纤工韵",成功突破高精度光纤陀螺仪核心部件——光纤环的制备技术瓶颈,其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光纤绕环装备已获得5家行业头部企业订单,为中国无人机高级自动驾驶系统装上了自主可控的"中国芯"。

从车间痛点孕育创新火种

这支平均年龄仅23岁的团队,其创新灵感源自真实的产业困境。团队成员在企业实习期间发现,传统人工绕环工艺存在三大致命缺陷:单环绕制耗时长达3-6小时,日产能不足3个;良品率长期徘徊在70%-80%区间;更严峻的是,环境温度波动导致的性能偏差使产品可靠性大打折扣。这一发现促使团队组建跨学科攻关小组,通过2000余小时的产线跟班作业,最终锁定热稳定性、张力控制和自动化程度三大技术痛点。

三大技术突破树立行业新标

在院士专家团队指导下,这群年轻人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技术答卷:

16级对称绕法:创新采用正交多层交替工艺,使光纤环零偏稳定性突破0.09°/h的国际先进水平,较传统工艺提升52%,同时减少52%材料消耗,体积压缩超62%;

智能张力控制系统:搭载自适应ADRC闭环控制算法,将张力波动降低37%,超调现象减少28%,动态响应速度提升36%,彻底解决光纤断裂行业难题;

全自动生产线:通过设备结构优化与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实现单环绕制时间缩短至1-2小时,日产能提升6倍达19个,良品率突破95%大关。

从实验室迈向产业蓝海

技术突破迅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目前团队已完成17项知识产权布局,其设备已在多家企业投入应用,在农业无人机精准灌溉、高压变电站智能巡检等场景中展现出厘米级定位精度。更令人振奋的是,5家行业领军企业已率先签订采购协议,标志着这项青年创新成果正式踏上产业化征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评价称:"这项突破不仅解决了特定领域的技术难题,更探索出了一条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径。"随着低空经济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支年轻团队正将其技术延伸至消防、物流等多个领域,以青春智慧持续为中国智造注入创新动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