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运会|这里的拔河,不是你认识的拔河

来源:新华社
2025-08-09 08: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成都8月8日电(记者杨思琪)没有复杂的道具,没有花哨的特技,仅一根绳子,就能点燃全场。拔河,很多人从小玩到大,是1981年首届世运会以来一直保留的比赛项目,它究竟有何魅力?

“拔河,不是谁壮谁赢,远不止一起使劲儿那么简单。”中国拔河协会会长何珍文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一根绳子、一支队伍,有着一套严谨的赛制和规则。

拔河可以追溯到中国春秋时期,最初用以训练兵卒在作战时钩拉、强拒以及集体合作的能力。到了唐朝,才有了“拔河”这个名字。与现代拔河不同的是,唐朝的拔河是背对背拉拽,绳子也不是一根,而是分出数百条小索。

 

在位于广西兴业县的玉林市民族中学,学生们在体育课上体验运动项目大象拔河。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1900年至1920年期间,拔河曾是现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被归类为田径运动。然而,由于规则争议和缺乏更好的比赛条件,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后被排除出“奥运家族”。

拔河,并未就此沉寂。1960年,英国和瑞典的拔河协会共同成立了国际拔河联合会,并统一了国际比赛规则。1981年,拔河成为首届世运会比赛项目。2002年,国际拔河联合会正式加入国际奥委会。

与人们平常看到的“硬地拔河”不同,世运会上的拔河比赛是在室外天然草皮上进行,也就是“草地拔河”。比赛实行8人制,像拳击一样分不同的重量级,全队体重一旦“超重”,直接少一人上场。比赛使用的专业麻绳长达35米,周长12.5厘米,绳上中心点拉过己方4米标记线即为获胜。

 

“草地拔河”。图片来自世运会官网

草地专用战靴,一双能有3公斤重,是运动员的秘密武器。别看它长得笨重,鞋底硬得能踩进草坪,鞋跟还嵌着铁片。当运动员站定,后脚猛踩,鞋跟铁片扎进草地,瞬间形成“人肉锚点”,“抓地力”一流。

在草地拔河中,有一个“较真”的规则——脚架犯规。裁判喊“拉紧”前,谁在地上踩出坑,会被判犯规。运动员赛前都像“踮脚木偶”,生怕一不小心就“送分”。

对于观众来说,规则之外,拔河比赛还有很多学问。

“神仙”配合。“好的拔河队伍就像一个人在比赛,不仅每个人的力量都用在一个方向上,还要做到动作和发力时间节点高度一致,这需要长期的训练和默契。”何珍文说,简单来说,就是看绳子是否笔直、队员动作是否整齐划一。

力量美学。作为一项全身性运动,草地拔河的核心技巧是“腰马合一”,运动员侧身下沉,腰胯形成完美角度,与硬地拔河时双脚平行的姿势不同。“这可不是‘蛮劲’,是力与美的精准计算。”何珍文说。

沉默战场。“别以为选手会喊口号,其实全程基本‘静音’!”何珍文说,大喊会泄力,全靠绳子的震动感受节奏,教练也很少说话,这种“无声地较劲”比嘶吼更带感。

极限反转。“高手过招时,能拉扯近十分钟。”何珍文说,拔河比赛往往陷入长时间的胶着状态,双方你来我往,甚至眼看就要被拉过线,但又被顶了回去。有时一方率先发力,试图在体能耗尽前快速结束比赛,而另一方可能选择先防守,消耗对手体力后,再伺机发力。这种在绝境中不后退、不放弃的顽强精神,是对人类极限的考验,也是拔河最吸引人的地方。

拔河,简单而又深刻,是力量、体能、战术和意志力的综合比拼。8月9日至11日,在成都世运会的赛场上,一起感受这项古老运动的魅力!

[ 责编:宫辞 ]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