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怀化河西的夜晚便被升腾的烟火气点亮。
美食的香味与七彩的霓虹灯交织,动人的旋律裹挟着㵲水晚风,从民俗风情多彩的怀化东盟集到灶火氤氲升腾的桥头大排档,凌晨的河西沿河风光带依旧热闹。
河西的夜,升腾着烟火里的民生幸福,是城市活力的温度计,亦是城市管理者、夜市经营者与诸多消费者共同谱写的“夜经济”发展新篇章。
烟火河西,夜市点亮城市“夜活力”
在怀化市鹤城区河西街道,越夜越精彩。
8月6日21:00,陆港大桥的灯光倒映在㵲水河面,滨江美墅沿河路段的夜市一条街甚是热闹。
烧烤架上滋滋作响的肉串、冰浆摊前叮咚碰撞的碎冰声、此起彼伏的“扫码到账”提示音,共同奏响这座城市的“深夜食堂”交响曲。一位专程从城东驱车而来的食客笑着说:“就为这口炭烤牛油,等一小时也值!”
贵州冰浆、夏日刨冰、暴打柠檬茶、杨村牛肉、V5大排档……五彩斑斓的霓虹灯下,81家摊位各有特色,一张张小桌旁坐满了品味美食、畅聊生活的市民,浓浓的烟火气让这里成为市民消夏纳凉、享受舌尖盛宴的必选之地。
“都是老顾客,味道做得好大家也愿意来。”棒昂给烈火牛肉老板舒秀迟一边烤着肉串,一边笑着说。
“现在环境越来越好,夜市的人也越来越多,尤其周五到周日,忙得脚不沾地。”山娃子烧烤铺老板廖茂山乐呵道,店里的油焖大虾、特色牛肉都卖得特别火爆,“站在消费者角度,做消费者放心的美食。顾客能吃出我们的用心,现在每天仅特色牛肉一个单品就能卖出1000到1500串左右。”
据统计,该夜市日均营业额超15万元,带动周边300余人就业。
“菜篮子”搬进夜市,小摊位连起大民生
“中方葡萄很甜,新鲜得很咧!”不同于传统夜市,鹤城区河西街道滨江路天星大桥(二桥)至大泉㵲水大桥(三桥)路段还设置了便民服务点,果农张伯的吆喝声格外响亮。98家便民摊位,让周边农户的蔬菜瓜果直接“跳”进市民的菜篮。
这些“镶嵌”在美食街中的绿意,成了夜市的特殊风景线。“晚上在这里摆摊,吹着河风,丝毫没有夏天的燥热感。”家住紫园别墅的摊主李阿姨分享,晚上散步的人有很多,生意也很不错,“每个月多了几百元的收入。”
“来往居民多、人流量大,早中晚均有摊贩经营,经常会堵塞消防通道、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影响市容市貌。我们河西街道积极对接经开区管委会,按照‘便民不扰民,放开不放任’的原则,就设置了便民点。”鹤城区河西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委员米曾静雯介绍,便民点设置后,市容市貌明显改善,摊贩经营环境更规范,同时促进“夜市经济”发展。
怀化国际陆港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夜市中队副中队长包太美介绍:“我们通过错峰管理,既保‘烟火气’又守‘文明线’,现在大家都主动讲秩序,爱卫生了。”
据统计,目前便民点日均客流量超2000人次,摊贩月均收入较整治前提升约30%,真正实现了“激活夜间经济”与“擦亮文明底色”的双赢目标,成为城市治理中“创文便民两不误”的鲜活样板。
陆港灯火照夜市,新地标带来的“奔头”
“看,那边就是国际陆港。”三毛烧烤店老板娘向静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向客人介绍怀化的新地标。作为滨江美墅沿河路段夜市一条街的“开荒者”,她清晰记得起初店铺开张时,整条路只有几家门店亮着灯。“现在漂亮的灯带,绚丽的陆港大桥,吸引了很多人过来坐一坐,吃吃夜宵聊聊天,我们请的店员都多啦。”她笑着说,“街道管得规范,陆港又带来新机遇,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这股“奔头”正在感染更多创业者。踏风寻野公路小酒馆的四个蒙古包在河岸次第排开,暖黄的灯光下飘出歌声与欢笑声。“我们四个都喜欢玩户外,这里靠河边、环境好、客流多。”合伙人杨立山端着自制的绿豆沙,看着沿岸的璀璨灯火说:“虽然家住城东,过来不太方便,但是这里的营商环境值得每天来回奔波。”他特别提到,执法人员会主动帮忙规整帐篷位置,街道工作人员也会时常给予帮助。
夜市的繁荣有序,离不开精细化的管理。经开区相关部门通过规范摊位设置、加强卫生监管、完善水电消防设施、增加安保巡逻和志愿服务等措施,为夜市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让市民逛得放心、吃得安心、玩得开心的同时,也为广大商户托起了“星辰大海”。
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挖“水陆融合”潜力,引入更多特色业态,推动夜经济向品质化、多元化发展,让河西成为怀化夏日休闲消费的首选地,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