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乡音”叩开羌寨从军门

“老兵乡音”叩开羌寨从军门

来源:鲁网 2025-08-07 12: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川西北层峦叠嶂的深处,四川省茂县黑虎镇武装部干事陈维伟的身影日日穿梭于羌寨之间。他肩上的迷彩背包里装着他的三件“法宝”:一本被时光浸染得泛黄的《维和日记》,一册羌汉双语版《参军优待政策手册》,还有一张标记着少数民族青年分布密度的地图——这背包是陈维伟的阵地,而他正用老兵独有的赤诚与智慧,在古老碉楼之下开启一场“乡音破冰”之战。

陈维伟带领小队在适龄青年家中开展征兵政策宣讲。(摄影:赵学明 )

2025年初,一组冰冷数字曾如寒夜般压上这位退伍侦察兵的心头:黑虎镇大学毕业生参军率竟不足5%。更令人忧心的是,高达96.7%的少数民族家庭因语言文字差异对征兵政策理解不全面。传单在寨子里分发,老乡们却无奈摆手:“看不懂汉文啊!”电话沟通,常被老人家直接挂断。曾在黎巴嫩维和战场执行过侦察任务的陈维伟,敏锐地触碰到问题的核心:政策要真正抵达人心,必先跨越语言的关隘。

陈维伟迅速亮出他的“三语尖兵”作战方案,带着侦察兵特有的精准与效率。第一步是“数据侦察”,他联动当地教育部门建立详尽的毕业生数据库,为120多名少数民族青年建立“一人一档”,目标明确清晰。第二步是“兵源破译”,他精心招募了6名熟练掌握藏、羌、彝语的退役士兵,经县征兵办严格封闭培训后持证上岗。第三步是“亲情渗透”,他独创出“算三账”的暖心动员术:讲“政治账”,请彝族三等功臣吉则尔夫讲述从放羊娃到党员军官的蜕变;算“成才账”,由藏族女兵格桑旦措现场展示部队考学教材与成功路径;明“事业账”,陈维伟更是以自己退伍后成为乡镇干部、武装干事的亲身经历,有力击碎了“当兵耽误前途”的陈旧传言。这套组合拳,意在让政策与关怀通过最亲切的乡音,渗入家家户户的心坎里。

七月初,灿烂阳光洒在巍峨屹立三百余年的黑虎碉楼上。陈维伟的宣讲队就在这里摆开“战场”。他用流利的羌语对杨磊父亲说:“阿叔,您仔细看,娃儿当兵后学费全补,立了功还能保送读书!”他手指着双语手册上的条款,身旁的老人频频点头。就在三个月前,这位老人还因担心儿子当兵耽误婚事而坚决反对。转变源自陈维伟锲而不舍的三次登门:第一次,他带着双语宣传员耐心讲解政策;第二次,他播放自己在黎巴嫩维和部队期间艰苦训练的视频;第三次,他请来杨磊那位已参军的堂兄现场视频连线。杨父后来在报名表上按下红手印时感慨道:“陈队长的羌话听着亲!他勋章上那只和平鸽,娃儿说那就是英雄的记号!”

陈维伟在农田里和青年以及家长亲切交谈,动员青年参军报国。(摄影:赵学明)

陈维伟的迷彩背包里,如今装载的已是沉甸甸的丰收。最新数据显示,这支双语宣讲队创下了令人瞩目的记录:走访覆盖率已达100%,累计行程超过500公里;政策知晓率从可怜的38%一路飙升至92%;大学毕业生报名人数更是达到历史峰值。更令陈维伟欣慰的是,其中11名青年直接受到他维和经历的感召,主动申请奔赴边疆服役。茂县征兵办领导蔡飞拍着他的肩膀赞叹不已:“以前发半年传单也招不到1个人,如今在火塘边讲一次故事,就能动员3个好兵!”

当夜幕降临黑虎镇,民兵训练基地依旧灯火通明。陈维伟正带领应征青年体验他精心设计的“特种狙击”课程——这是他融合陆军特战学院所学打造的国防教育实践。在他推动下,双语宣讲已升华为常态化国防教育行动:“云游军营”直播带着青年们“亲临”黎巴嫩维和营地;《羌山子弟兵》系列短视频用三语深情讲述戍边故事;古老的红色碉楼也挂上了崭新的“国防教育基地”牌匾。

课程结束时,陈维伟向记者郑重打开一个珍藏的铁盒。那枚闪亮的维和部队和平勋章旁,如今郑重地叠放着一沓厚厚的参军志愿书,每一页都按着鲜红的手印。“比起维和勋章,”他轻声说道,“这些红手印更让我心跳加速。”碉楼檐角的彩灯温柔地照亮他迷彩肩章上那面小小的国旗,身后羌寨的深处,传来悠扬的口弦声——那是羌族姑娘们正为即将奔赴军营的子弟排练着古老的《从军歌》。

从维和战场上的和平勋章,到征兵册上密密麻麻的红手印,陈维伟的迷彩背包里,盛满了时代交付给一名老兵的无声使命。古老羌寨的碉楼依旧巍峨,而陈维伟的足迹却已踏遍山涧,他让国防召唤与青春热血在火塘边、田埂上、碉楼下相遇相融。当乡音叩开紧闭的门扉,当“算三账”点亮迷茫的目光,这位老兵以最朴素的乡音为桥,让家国情怀在民族青年心中激荡不息。(蔡飞 郑继林)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