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道真:小山村赶集日“土货”成交5万余元

贵州道真:小山村赶集日“土货”成交5万余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6 19: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翠绿欲滴的蔬菜、色泽艳丽的瓜果、活蹦乱跳的土鸡……7月30日,农历闰六月初七,是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洛龙镇大塘村赶集日,琳琅满目的农家土特产、穿梭往来的游客,让这个青山环绕的小山村格外热闹。

游客在大塘村集市上购买农特产品

六点没到,集市便喧嚣起来。村民屈龙文的摊位上,白菜、甘蓝、四季豆等时蔬诱人,还有魔芋、竹笋、干辣椒等。往来的客人让他总是笑呵呵的:“自重庆的游客到村里避暑以来,我家5亩多地四季轮换种上蔬菜瓜果,一年下来大约收入4万元。”

连续5年都在大塘避暑的何女士来自重庆渝北区,她刚买的土鸡是附近村民自己种养的正宗农家货,“在体型上比饲料鸡要小,鸡爪子很粗壮,脚底茧子厚,说明它是长期行走刨食。原生态产品吃着放心!”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洛党参更是炖煮土鸡的绝佳拍档。村民谢思莲家里除了开办民宿,还种了6亩党参。重庆游客前来避暑的两个月,仅卖党参就可收入大约2万元。

大塘村镇派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何青松早早到市场,引导村民有序摆摊。他介绍,大塘村目前有固定摊位15个,每年避暑旺季都要增设临时摊位40多个,每逢一、四、七赶集日,约有5~7头生猪、30多只土鸡、150多斤洛党参、6000多斤果蔬等大量农家土货被游客“吃”掉,农产品交易额达5万元左右。

大塘村集市航拍图

大塘村是少数民族村寨,距重庆市武隆区30余公里,全村平均海拔1600米,山明水秀、气候凉爽,乡村旅游兴起已有20余年,目前有乡村旅馆、民宿宾馆167家,可提供床位2000余个。

生态农家美食“大塘土鸡”发源地陈家土鸡店门前,树木成荫,车辆成排,客房早已住满。老板娘张九云一大早便从附近村民的菜地里采菜回来,让厨师提前准备,为客人备好午餐。她家主要经营党参鸡、大脚菇鸡等土鸡美食,必须采购优质、新鲜食材,在避暑旺季的两三个月里,最多的一天销售30多只土鸡,深受游客喜爱。

近年来,大塘村持续改善基础设施,结合村规民约,成立旅游协会,对全村乡村旅馆、农家宾馆进行评级定价,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生态避暑游让大塘村摇身一变,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省最具魅力村寨”“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大塘村航拍图

避暑经济的兴起,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目前,大塘村常年种植各类蔬菜2200余亩,养殖牲畜500余头、家禽2200余羽,避暑旺季村民售卖农特产品交易额达100余万元。

“每年夏季常住大塘的重庆游客2000余人,人均消费约2500元,这就给当地村民带来了约500万元收入。”何青松这样算账,大塘村每年累计接待游客大约8万人(次),要吃掉和带走道真土鸡近10万只,旅游年综合收入超过1500万元。

“凉山村”,“热市场”。大塘,一个掩居青山翠林的边陲小山村,村民们卖生态清凉、卖农家土货,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韩波涛 韩克超 陈庆军|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