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Z世代多彩电竞大赛举行

近日,首届Z世代(中国、东盟及日韩青年)多彩电竞大赛暨贵州高校电竞联赛在贵州举行。

首届Z世代多彩电竞大赛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6 17:0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首届Z世代(中国、东盟及日韩青年)多彩电竞大赛暨贵州高校电竞联赛在贵州省的历史名镇青岩古镇举行,现场充斥着游戏鼠标快速点击的声音和人们的欢呼声,让这座有着600年历史的古镇成为了一个现代数字竞技的舞台。

作为2025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重点项目,本次比赛汇集了来自中国、韩国和东盟国家的多支队伍参赛。

云南大学应用统计学博士生昝皓表示:“中国玩家通常注重个人技能,而韩国玩家则以出色的团队合作、明确的角色分工和精确的团队战斗时机著称。”

尽管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截然不同的比赛风格,昝皓所处的团队奋力拼搏,最终还是赢得了冠军。

昝皓的经历反映了中国电子竞技的发展历程。他从小就开始玩电子游戏,高中时开始关注职业比赛,那个时候,选手们常常乘坐绿皮火车穿越全国,甚至自掏腰包参赛。

直到今天,尽管已有的刻板印象仍然存在,电子竞技运动员还是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昝皓回忆,在决赛后,他和队友们拿着奖杯上了一辆出租车,司机却说:“电子游戏毁了孩子们,我觉得政府应该禁止游戏。”

昝皓说:“但是这种情况改善了,现在很多大学开设了电子竞技专业,除了成为职业选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在解说、裁判和其他行业角色中建立职业生涯。”

而昝皓的观点也有数据支持。贵州省电子竞技行业协会会长赵乔奇指出,中国目前有超过5亿名已注册的电子游戏玩家,电子竞技产业价值20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在5%至10%之间。

赵乔奇表示,电竞比赛观众基数庞大,而电竞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三大直播和转播的运动,仅次于足球和篮球。随着行业的扩展和日益增长的认可度,赵乔奇说他遇到过许多希望成为电竞明星的年轻人,他坦言,电子竞技远不止是玩电子游戏。“成为一名职业选手并不容易,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和激烈的竞争。”赵乔奇说道。

韩国湖南大学25岁的学生徐准昰表示,韩国是世界领先的电子竞技国家之一,他在韩国成长的过程中,认为早期接触游戏行业是韩国在该领域成功的主要因素。

徐准昰说:“在韩国,从小学到大学,近70%的学生在放学后都会去到网吧,也就是游戏咖啡馆。虽然电子竞技进行得热火朝天,但要达到顶尖水平还是如同大海捞针。”

他表示,韩国的电子竞技领域也受益于成熟且结构完善的培训体系。例如,在他的大学,电子竞技项目包括四个专业方向,涵盖了电子竞技设备研究、解说、裁判和活动策划等领域。

贵州开放大学的教师姚楠同样在中国开展着类似的项目。他提到从去年开始,学校与贵州省电子竞技协会合作,开发了一个国家级平台,将电子竞技行业与学术研究、教育和实践经验相结合。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经正式将电子竞技运营师和电竞运动员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姚楠表示,“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还计划与相关部门合作,为年轻人提供更专业的培训。”

对于贵州开放大学二年级学生伍雯妍来说,她曾经认为电子竞技只是一种娱乐或专业比赛,但参与此次活动让她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广泛的认识。

伍雯妍说:“这个活动不仅仅是一场比赛,它是一个集教育、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平台。”她对活动举办地点的设置印象深刻——古镇中举行激烈的电子竞技比赛的同时,选手们可以在休息时参观历史遗址。

“这对年轻人来说可以通过共同兴趣建立联系,还能接触不同文化。”她介绍道。

复旦大学22岁的学生李涵之作为团队的组织者参与了这次比赛,对于正不断扩大的电子竞技行业,如何为年轻人开辟新职业道路等方面,他有了更多见解。

李涵之主修历史和公共管理,但他也将学术研究重点放在了电子竞技上。目前,他担任复旦大学电子竞技俱乐部的会长,并在过去两年里组织了近40场赛事。

“从高中以来,我就对这个行业充满了兴趣,”李涵之说,“我希望未来能继续组织和策划电子竞技赛事。”

对于许多参与者来说,此次活动也是一个通过电竞比赛跨越国界的机会。徐准昰表示,虽然电竞比赛通常聚集国际选手,但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一场跨越国际的,专注于大学生电子竞技的赛事。

“有机会来到中国,与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竞争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我希望未来,追求不同电子竞技领域职业的学生们能有更多这样的平台进行互动和成长。”徐准昰说。

(作者 孟文杰 编译 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原文见8月6日中国日报旗舰版16版、国际版14版。英文链接:

https://enapp.chinadaily.com.cn/a/202508/06/AP689299c0a310723796e2e6ec.html

版面截图。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