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军魂映初心 岗位建功绽芳华

铁血军魂映初心 岗位建功绽芳华

来源:鲁网 2025-08-06 15: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中国融通资源开发公司3606工厂十分厂的生产车间里,活跃着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曾是保家卫国的军人,如今是扎根一线的产业工人;昔日身着戎装守护疆土,今朝换上工装深耕生产。这群退伍转业人员以“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志”的信念,将军营淬炼的钢铁意志融入岗位实践,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成为分厂攻坚克难的“尖刀力量”,在平凡岗位上续写着军人的忠诚与担当。

新力量注入:军旅底色绘就青春担当

2024年底,随着工厂工作部署,十分厂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转业安置人员——退役士兵张光辉。这位曾在军营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带着部队培养的优良作风,开始了从军人到产业工人的角色转变。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他没有丝毫懈怠,反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产一线。

初到岗位时,繁重的作业量、艰苦的工作环境让不少新人都望而生畏。但张光辉始终保持着军人特有的坚韧品格,从未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在同事们眼中那些枯燥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他总能以近乎苛刻的标准要求自己,每一个操作都做到一丝不苟、精准到位。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很快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认可。

2025年夏季,分厂任务繁重。正值酷暑时节,车间内温度持续攀升,作业环境温度直逼50摄氏度。在人员紧缺的关键时刻,张光辉主动请缨加入攻坚突击组。每天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赶往车间的路上,他已经第一个拿起铁锹开始工作。

烈日下的料场如同蒸笼,张光辉的工装很快就被汗水浸透,又在高温下迅速烤干,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在他的后背上凝结出层层盐霜。有同事劝他注意休息,他却笑着说:“在军营,我们学会了服从与指挥,更学会了在逆境中永不退缩。”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面对困难时的精神动力,也成为鼓舞团队士气的有力宣言。

张光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本色,展现了退伍不褪色的优秀品质。他就像一面旗帜,在高温炙烤的车间里,用汗水和坚持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

同一年加入分厂的应届毕业生刘奕彤,也是一位曾在部队服役的大学生。军旅生涯在他身上刻下了深刻的印记,雷厉风行的作风早已内化为行动自觉。进入车间后,他始终以“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面对领导安排的各项任务,从不打折扣、不找借口,仿佛依旧是那个听令而行的战士。

今年工厂生产任务格外繁重,一线时常因人员调配紧张陷入繁忙。每当这时,刘奕彤总能第一时间站出来,主动承担起“机动补岗”的角色,哪里缺人就出现在哪里,像一颗精准咬合的螺丝钉,牢牢守住生产链条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无论是繁重油污的清除作业,还是现场的核对,他都做得有条不紊,确保生产节奏始终稳健不脱节。

扎根一线的日子里,高温车间里汗水浸透工装是常态,设备运转的嘈杂声常常盖过说话声,但刘奕彤从未喊过苦叫过累。他对待工作始终保持着军人般的严谨,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只为守住分厂生产的质量与安全底线。“在军营,我学会了在严寒酷暑中坚守哨位的坚韧,懂得了为任务全力以赴的担当;在工厂,我就要把这些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用在推动技术进步、提升分厂安全生产效率上。”这朴实的话语,正是他践行初心的生动写照。

军魂闪耀:星火汇聚照亮前行之路

在十分厂,退伍转业人员与应届毕业生并肩作战,携手谱写着奋进篇章。面对繁重任务,他们主动加班加点,坚守岗位毫无怨言,从不向困难低头。无论是高温车间还是紧急攻坚,都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坚韧——退伍军人的担当与年轻人的活力交融,在各岗位绽放出蓬勃力量。

论是张光辉在高温车间带头冲锋,还是刘奕彤主动补位坚守质量底线,他们都只是十分厂众多退伍转业人员的生动缩影。在这片奋斗的热土上,这群“最可爱的人”始终以军人的底色在日常工作中挺在前、作表率:设备检修时他们第一个钻进闷热的操作间,紧急生产时他们带头签下加班承诺书,技术攻坚时他们主动啃下最硬的“骨头”。他们立足岗位亮本色,用沾满油污的工装、磨出茧子的双手、精准无误的数据,潜移默化影响和带动着身边同事。正如那句老话“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他们就像强劲的“火车头”,牵引着整个团队向着更高目标奋进。

在分厂这群退伍转业人员的引领下,分厂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每当遇到紧急任务或生产难题,退伍转业人员总是冲在最前面,努力拼搏履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彰显军人本色,以实际行动传承着军人的光荣传统和优秀品质。正如分厂其他员工所说:“退伍军人就像火种,点燃了整个团队的斗志。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军人的精神在哪里都能闪光”。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在这里让我们向这些退伍军人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是工厂这片土地上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者,是工厂发展的中坚力量。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工厂才能在岁月的长河中稳步前行,续写着辉煌的篇章。展望未来,在中国融通集团这个全新的战场上,他们必定将继续乘承军人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自己的岗位上书写更加灿烂的篇章,为工厂的明天贡献更多的力量。

冬先生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