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靖出生在榆次逯村,怀揣着科技赋能农业发展的梦想,他返乡创办“山西靖果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目光锁定在本村已有多年种植历史的番茄产业上,助力乡村振兴。
军旅学子归故里,赤心深耕农桑路
作为土生土长的逯村人,温靖对这片土地有割舍不下的感情。他坦言,城市的快节奏让他愈发意识到,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而农业现代化正是亟待填补的缺口。这个念头最终促使他下定决心回到生养自己的故土,用科技助力传统农业发展。
回乡的选择起初令家人不解,父母很难接受他放弃首都的工作机会,返乡重新开始创业。温靖没有急着辩解,而是讲述自己看到的乡村痛点:散户种植效率低、农产品销路窄......当他描绘出 "用科技提高产量,靠品牌打开销路" 的未来图景时,他们终于被打动,全家态度逐渐转变为支持。
创业初期,退役军人的身份为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山西省退伍军人事务部门主动上门,为他解读创业扶持政策,从资金申请到土地协调提供了全方位指导。正是这些支持让他顺利注册成立山西靖果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逯村的土壤和水质种出的番茄,自带沙瓤和清甜,这是天然的优势,我要做的是把这份优势放大。”
科技破局解痛点,小而美中谋发展
如今,温靖的番茄大棚采用新一代装配式零消耗高智能温室,实现对封闭空间内的空气、二氧化碳以及光照等指标全程监控,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与产品质量。同时,公司采用代加工模式,降低初期投入压力,借助专业加工厂的设备和经验保证品质。在每年滞销季,这里就成了消化农户产品的主要渠道。企业按合格标准收购,加工后再进行销售,既帮农户减少损失,又能创造附加值。
在品牌建设上,他坚持 "小而美" 的定位。公司的主打产品是普罗旺斯番茄,品牌 "榆千户" 在榆次、太原已有一定认知,但规模仍较小。"不是不想做大,而是要先保证品质。" 温靖指出,之后会先通过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同时慢慢打响品牌,使规模和口碑匹配。
目前,村里的种植已有了绿色基础,有效的推广销售渠道便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把均价做有效合理的分类,就能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利润。”他们在线上线下同时布局,线下对接当地商超和社区团购;线上在抖音、微信开通账号,同时借助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的购物小程序实现 "一键代发"。
振兴路上显担当,枝叶总关百姓情
品牌名"榆千户" 的含义就是带领当地的乡亲们一起把事业做大做强,这也是温靖心中的梦想。"每家农户的日子都差不多,清晨下地,中午休息,下午再去棚里...每家的难处和盼头又不一样。" 他介绍道,这一名字体现 "千户农户、千种故事" 的理念,既整合大家在番茄产业上形成规模化运作,又保留各自的生活方式与特色。
在合作中,温靖特别注意到,农户们在遇到法律风险时,往往不清楚应当如何妥善解决。为此,他牵头成立东阳书院,联系高校专家,定期开展普法讲座。这种" 授人以渔 " 的做法,让合作关系更加稳固。
面对未来,温靖的规划清晰而务实。生产上,继续扩建智能大棚,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品牌上,完善 "榆千户" 的包装和故事体系,开拓一线城市市场;渠道上,深耕电商赛道,开发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最缺的是品牌设计、营销策划方面的人才。" 他告诉记者,作为理工科出身,这些 "往外走" 的事做起来有些吃力,他也在寻找合伙人,希望能有懂品牌、会传播的人才加入,协力推广。
"我是从村里走出去的,现在回来,就是想为家乡做点事。" 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像种番茄一样,脚踏实地、用心浇灌。这片土地养育了他,现在,他正用青春和科技回馈这片土地。正如温靖常说的那样,农村的未来不在别处,就在脚下的泥土里,在每个肯扎根的人手中。
(中国农业大学探鲜晋韵小队 供稿)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