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多”泥淖到“三清”沃土 ——吴店镇吕庄村的蜕变之路

从“三多”泥淖到“三清”沃土 ——吴店镇吕庄村的蜕变之路

来源:鲁网 2025-08-05 16: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走进菏泽市牡丹区吴店镇吕庄村,脚步会不自觉地放缓。平整宽敞的街道蜿蜒延伸,两旁绿意盎然的植物错落有致,精巧布局的停车位上车辆整齐停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面面描绘着“清正廉洁”、“清风正气”主题的彩绘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新荷破淤,涤荡心田。

谁能想到,眼前的“清风画卷”曾被不堪的“三多”阴霾笼罩?“前些年哪有这番光景?”年逾八旬的村民吕大爷,面对前来走访的纪检干部,语气里带着深深的感慨,“那时候村里脏得无处下脚,路破得坑坑洼洼,心,也跟着不舒坦。”老人浑浊的眼中,映照着今昔巨变。

难以启齿的“旧三多”:积弊之痛

昔日的吕庄村,背负着“三多”的沉重标签:

违纪干部多:村“两委”班子接连折戟,先后有3名村干部受到纪检监察部门处分,原村支书更是多次因违纪被镇、区两级纪委严肃处理,信任的基石摇摇欲坠。

矛盾纠纷多:干部要么不干事,要么不公心。邻里摩擦无调解,积怨成疴;村务账目“捂盖头”,意见如沸。上级部门门前,时常可见村民们眉头紧锁的身影。

设施欠账多:村道年久失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下水道形同虚设,每逢雨季,“水漫金山”让村子秒变泽国;垃圾随意堆积,夏日里蝇虫肆虐、恶臭难闻,村居环境跌入谷底。

蝶变新生的“新三清”:破局之道

改变的转折点始于2021年3月,肩负着沉甸甸的期盼,吕卫民在换届选举中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上任伊始,他就在村“两委”首次会议上立下誓言:“即便在位一天,也要耐心解好群众的每一道难题,干出经得起检验的实绩,在吕庄的振兴路上烙下我们的脚印!”这,正是破局的决心。

一、淬锋清廉之基,锻造领航铁军

吕庄的蜕变,根在强基固本。

擎旗定向强党建,熔铸“压舱石”:新班子以规范、严肃组织生活为切口,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抓在日常、严在经常,让党支部的堡垒底色愈发鲜亮。

焕新赋能优班子,注入“源头活水”:打破旧有僵局,大胆从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创业能人中选贤任能,优化班子结构,为疲软的班子注入蓬勃生机。建立党员“实绩+清廉”双轨考评制,12项指标月晒季评,让务实清廉内化为每一名干部的行动自觉。

深耕厚植固班子,凝聚“先锋力量”:规范提升村级阵地,设立“党员先锋岗”,点亮先锋之火,表扬先进亦鞭策后进。推行“双带”模式——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环境整治、政策宣传……攻坚克难时,总能看到党旗飘扬下,干群合力前行的生动场景。

二、深耕清廉村务,纾解急难愁盼

清廉,最终要落脚在为民办实事上。

吕卫民深信:“脚上沾满泥土,心中才能装满民情。”他拄着拐杖深一脚浅一脚的走过每寸村巷,拐头磨亮的铜包映着晨光,在阡陌之中叩响民情,磨坏的杖尾是无声的注脚。

民心所盼,“路”在脚下:坑洼泥泞的道路,是村民们出行的心头刺,更是发展的“绊脚石”。吕卫民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反复踏勘规划,多方筹资聚力。施工一线,他身影不离;工程质量,他紧盯不放。最终,2500米主干道和小巷全面硬化畅通,百余个停车位规划有序,“出行难”“乱停车”的烦恼烟消云散。

美丽家园,从“净”开始:“村庄美不美,脸上干不干净,老百姓的心里最亮堂。”吕卫民将人居环境整治视为必须打赢的硬仗。提出“全员动、全域清、全面美”的目标,村干部带头“划片而治”,带头挥锹清污。田间地头、河渠路旁、房前屋后,沉积多年的垃圾落叶被彻底清除,残垣断壁得以修整,下水道得以疏通。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感染了村民,从开始的冷眼旁观到后来的积极参与,清理沉积垃圾26吨,疏通沟渠3.5公里。“村庄干净了,心气也顺了!”欢声笑语中,旧貌换新颜。为守住“洁净美”,吕庄成立卫生巡查队,日常监督提醒,引导村民像爱家一样守护共同家园,无形中拧紧了乡村治理的“共同体”链条。

三、涵育清廉文化,滋养清朗乡风

清风正气,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吕庄村,一队身着红马甲的“廉情志愿者”队伍成为流动的风景线。“分红到位了吗?”“干部办事公不公?”他们手持“廉情登记表”,穿梭在街头巷尾,听民声、解纠纷、传政策,像一丝丝暖流,缝合过去的裂痕。

这支队伍,是吕庄凝聚清廉力量、撬动基层监督的“巧杠杆”。它由普通党员、村务监督委员、热心村民共同组成,分片包干,常态化走访。既是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又是民情民意的“直报站”,更是服务群众的“贴心桥”。每逢佳节,他们还以“宣廉事”“唱廉戏”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浸润心田,引导干群共守清正本分。

文化熏陶,润物无声。结合村庄规划,整合资源打造800平方米的廉政文化广场、清风长廊和功能多元的“五彩宜居”会客厅。这里不仅是村民休闲的好去处,更是廉洁文化的“微阵地”。刻瓷“廉花”、剪纸“廉”字、麦秆画“四君子”……一件件融合地方非遗元素的“廉”作在此陈列,匠心如清泉淌过石缝,将“清白传家”的智慧渗入每寸乡土。独具特色的清廉文化阵地,为吕庄注入了强大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动力。

结语:化“民所盼”为“民所赞”

从“软弱涣散”到“坚强堡垒”,从人心疏离到邻里和谐,从污水横流到洁净宜居……吕庄村的蝶变,是党建领航下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生动注脚。

它告诉我们:清正廉洁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只有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担当有为的干部队伍,才能凝聚民心、汇聚民力。为民情怀是干事创业的源泉。只有把群众房前屋后的“揪心事”干成心坎里的“暖心事”,才能赢得真正的拥护。文化认同是长续发展的密钥。只有将以廉化人、以文润心的土壤培育深厚,才能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和“清白”力量。

“名唤卫民实为民,铁肩担起百家春!”如今,当外村人问起,吕庄的百姓总会自豪地竖起大拇指。这朴实的赞誉背后,是一个村庄告别“三多”旧貌、绘就“三清”新颜的奋斗史诗,更是新时代中国乡村在党旗引领下,向着更清朗、更和美未来阔步前行的坚定回响。

王华栋(菏泽市牡丹区吴店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