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强救生硬功,筑牢安全底线

练强救生硬功,筑牢安全底线

来源:鲁网 2025-08-05 16:3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进一步规范游泳行业从业人员资质,提升水上安全救援与科学指导能力,2025年江苏省扬州市多机构联合开展游泳救生员及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工作,在7月31号-8月2号期间展开了培训工作,8月3号-8月4号期间组织考试,这次考核不仅仅是一次考试,更是一次提升和锻炼自己的机会。来自全省各地的三十多名考生都充满激情与信心,游泳健儿们在这五天里不屈不挠,力争上游,充分展示了顽强的体育精神。

此次培训考试备受行业关注,源于游泳救生员作为保障公众水上安全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全民健身活动的安全底线。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江苏省登记在册的游泳场所超2000家,持证救生员数量与场馆标配要求仍有差距,因此本次培训考试成为补齐人才短板、规范行业标准的重要举措,吸引了各地体育管理部门、游泳场馆运营方及从业人员的高度关注。

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他们接受了南京体育学院周晓军教授的系统指导。周晓军教授深耕游泳救生教学与研究领域二十余年,擅长将理论知识与实战案例相结合,围绕溺水救援流程、心肺复苏术、急救器材使用、水域风险预判等核心内容展开授课。从泳池突发状况模拟到急救技能实操演练,学员们在反复练习中打磨细节,在纠错复盘里强化认知——每一次精准的入水动作、每一组标准的按压节奏,都凝聚着对“一秒之差关乎生命”的深刻理解。

培训结束后,8月3日至4日的考试环节采用“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核学员的综合能力。理论考试聚焦救生法规、水域安全知识、急救原理等内容,检验学员的专业认知;实操考核则模拟真实场景,要求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溺水者发现、入水救援、上岸急救等全流程操作,考评员重点关注动作规范性、反应速度及应急处置能力。

考试环节特别注重学员的临场应变能力。在模拟“多人同时溺水”“复杂水域救援”等突发场景时,要求学员快速判断优先级、协同配合完成救援,这种贴近实战的考核设计,直指救生工作中“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的核心要求。担任考评员的均为全国水上运动安全领域的专家,他们严格依据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游泳救生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每个操作环节进行量化评分,确保考核结果的专业性与公信力。

本次培训考试由江苏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统筹组织,承办单位全程做好学员报到、场地保障、后勤服务等工作,细致的安排让学员们倍感安心。参加鉴定考试的学员殷秀琴在考试结束后动情的说“从培训资料发放到考核流程指引,工作人员的周到服务让我们能全身心投入,这种专业氛围也激励着我们更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环节。”

通过考核的学员将获得由国家体育总局颁发认证的游泳救生员指导员资格证书,这不仅是职业能力的证明,更是承担生命守护责任的凭证。此次培训考试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省游泳救生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更通过标准化培训与考核,推动了行业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参训学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考试为新起点,把所学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岗位上践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为公众水上活动保驾护航。

未来,江苏省将持续加强游泳救生员等体育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常态化培训、动态化考核,构建专业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健康发展筑牢安全防线,也期待更多有志于水上安全事业的人加入,共同守护每一片水域的平安。

在江苏省游泳救生员指导员培训考试的顺利开展中,江苏省体育人才中心的专业指导为整个活动的规范有序提供了坚实保障。从培训方案的科学制定到考核标准的精准把控,中心始终秉持严谨专业的态度,为提升全省游泳救生技能人才队伍素质倾注心力,为活动的圆满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此致以衷心感谢!

同时,作为此次培训考试的积极参与和服务单位,江苏韵力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体育技能人才的培养与输送。依托专业的教学团队、完善的场地设施和贴心的服务保障,韵力体育全程为学员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培训支持,从前期筹备到现场组织,用细致周到的服务助力每一位学员专注提升技能。未来,韵力体育将继续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深耕体育人才培养领域,在做好游泳救生员、游泳教练员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健身操舞职业指导员、运动营养师项目的组织培训,为服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筑牢水上安全防线贡献更多力量,也期待与各界携手,共同书写江苏体育技能人才建设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