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明光市烟草专卖局:最后一笔党费

滁州明光市烟草专卖局:最后一笔党费

来源:鲁网 2025-08-05 12: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您好,请问是明光市烟草专卖局吗?我们收到一笔1080元的大额特殊党费交纳登记信息,交费人是顾维忠。想向你们了解一下具体情况……”2025年7月23日,一通来自明光市委组织部的电话打进了明光市烟草专卖局办公室。

电话的这头却沉默了片刻:“是的,是我局退休党员职工顾维忠同志交纳的党费。但是……他前几天刚刚去世了。”

一个月前,79岁的顾维忠老人,正在病床上与结肠恶性肿瘤进行着顽强的角力。当儿子顾长志轻声提起社区交纳党费的提醒时,老人黯淡的眼神骤然亮了起来。他吃力地、一遍又一遍地叮嘱儿子:“长志,今年的党费,要帮我交…按最高比例……尽我最大的力,多交一点……”声音微弱,却字字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顾长志含泪点头,他知道,这是父亲心头最要紧的事。他立刻赶往社区,郑重地替父亲交纳了1080元的大额特殊党费。

(交纳党费收据)

7月19日,疾病最终带走了顾维忠。这笔大额特殊党费,成为了他交的最后一笔党费,带着他生命最后的余温,饱含着无限深情,是一个53年党龄的老党员留给党的最后一份心意,也是他79年平凡却坚韧生命旅程一个饱含深情的句点。

(三关乡第七届人代会二次会议,第一排右二为顾维忠)

翻开顾维忠的人生履历,没有轰轰烈烈的惊天动地,却满是一个老党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真实与执着。生长在明光市古沛镇长山村上顾庄的顾维忠,1965年参加工作,1972年入党,从古沛镇长山村团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农技员,到1989年转岗至明光市烟草专卖局担任烟站站长,直至2007年退休,53年间,党员的身份于他,从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一份融进血脉的信仰与担当。

在顾维忠的日记里,他回忆起入团、入党的时光,记忆刻骨铭心。他这样写道:“回忆起1964年,我仍是心潮起伏、难以忘怀,当时18岁的我,在这一年的二月份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也是那一年,顾维忠在古沛中学就读毕业班,被学校选为毕业生代表,到滁州地委参加上山下乡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顾维忠的记忆里,正是这次参会让他得到了充分的思想武装,也在他的心里埋下了回乡奋斗的种子。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他立志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决心要回村为家乡做出一番成绩。

然而当时家乡的景象,让刚放下书包的顾维忠心头沉重。村里的日子是吃不饱、穿不暖,一个生产队百十来口人,只有一条半耕牛、两间破仓库,三百亩耕地,男人们出工没有力气,妇女们忙着在抛荒的田地里挖野菜充饥,大家的脸上都是心灰意冷。

初回乡的日子里,顾维忠的心情一直是难受的。一整个生产队,除了顾维忠没有一个团员,一整个村里都没有团支部,更没有一个党员,只能从外村调来了一个党支部书记协调工作。然而在不断的接触中,顾维忠发现新来的党支书李景昌是个顶好的人,正直、朴实,一心想要让村子有个改变。这也正是顾维忠所渴望的。有了党支书的带领,顾维忠才感到有了知音和依靠。

看到村里的儿童十个有九个没上过学,穿着破旧,面色苍黄,刚从学校接受完教育的顾维忠认为,改变必须从教育开始。他跟李支书提出想办个学校,让适龄儿童有机会上学,还可以帮助扫盲,让大龄青年也进来学习。这个提议得到了李支书的大力支持。于是,顾维忠做通家人的工作,把自家的前屋让出来作为临时教室,个人出资添办了课本,就这样办起了上顾学校。

开课的第一天,顾维忠记得很清楚,一共来了16个儿童。喜欢文体课的顾维忠教大家唱红歌、做体操,很快就把孩子们带活跃了起来。不过短短十天,又有几个孩子加入进来,就连庄子上的大人们也都好奇地凑来看热闹,学校的人气一下子大不一样。

李书记看到这种场景大为喜悦,让生产队队长叫来了全体社员,给顾维忠的办学给予鼓励。顾维忠在会上给社员们做了先进典型报告,顺便定下了顾庄扫盲识字班的时间,每晚七点到九点,集中上课。

从此以后,庄子里闲谈杂话、拉小团体的不正之风有了改观,社员们的生产劳动劲头与往常大不一样,庄子上的读书声、红歌声随处都有。上顾学校的开办也很快得到了古沛公社以及镇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的认可。上级为学生们给送来了书本,也给顾维忠每个月补发六元钱误工工资。顾维忠丢下书包时的忧虑和苦闷在这种崭新的生机中云消雾散。

1964年12月份,党支部提报上级,推选顾维忠担任村团支书。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村团支部在短短两年里从6个团员发展到42名团员。这些青年都有雄心壮志,都想快点改变村庄穷困落后的面貌,是一支名副其实的先锋队。顾维忠和团员们一起成长锻炼,为家乡建设而团结奋斗。村里的整体状况一天天好了起来,乡亲们的日子好过了,穷困的帽子也甩掉了。

1972年,在党支书的介绍下,顾维忠入了党,后来更在老支书的提名和在众人的选举下接任党支部书记。

五十几年过去了,顾维忠仍然记得他放下书包又拿起课本时的刻骨铭心,仍然记得他入团、入党时的信念和激情。

这份信念和激情贯穿着顾维忠的职业生涯。转岗到明光市烟草专卖局,顾维忠的家成了烟站的“大食堂”,烟站里的年轻人和技术员常常聚在这里,蹭一口热饭、聊几句知心话。这份真挚的情谊历久弥新,即便退休多年,当年的“孩子们”依然牵挂着他。

(时任烟站站长的顾维忠任与技术员在烟田工作,左侧为顾维忠)

退休后,顾维忠依旧是那个热心的老党员。社区的党组织生活,只要身体撑得住,他一次不落。主题党日、政治理论学习,他总是早早到场,认真听、仔细记,积极发言分享心得。2022年,当交通路社区党支部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佩戴在他胸前时,作为党员代表发言的顾维忠,声音哽咽,深情回顾了半个世纪来对理想信念的追随。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维此一生,忠心赤诚。顾维忠的一生,是平凡而又真实的一生。茫茫岁月里,他脚踏实地,用行动和热爱书写理想;烟田地垄间,他俯下身去,用汗水和真心换取群众信赖。顾维忠的故事,是千万基层党员中一个普通的故事,却用最朴实的行动,诉说着信仰的朴素力量,丈量着忠诚的温度,用生命始终如一的坚守为“党员姓党”作出了最好注释。

一笔特殊的党费,道尽了一个普通党员对党最朴素、最深沉的爱。这份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光阴,来自最基层、最普通的深爱与忠诚,正是我们党的根脉所系,力量之源。

(滁州明光市烟草专卖局眭琳  张雅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