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芭蕾舞团《百合花》献礼八一,国家大剧院绽放红色经典

随着北京站演出的开启,《百合花》这部在上海收获如潮好评的佳作,正走向被全国更多观众认识与喜爱的艺术之旅。

上海芭蕾舞团《百合花》献礼八一,国家大剧院绽放红色经典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4 10:4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8月4日电 随着柔美的音乐声缓缓落下,洁白的百合花铺满整个舞台,雷鸣般的掌声在观众席间爆发。8月1日至3日,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观众在极具感染力的舞台呈现和海派芭蕾的细腻演绎中,共同见证了这部经典文学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作为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委约项目,舞剧《百合花》改编自茹志鹃1958年发表的同名小说,汇聚国内顶尖主创团队,以独具特色的海派芭蕾语汇诠释革命年代的青春信仰,用细腻动人的肢体语言呈现文学原著中的情感世界。

随着北京站演出的开启,《百合花》这部在上海收获如潮好评的佳作,正走向被全国更多观众认识与喜爱的艺术之旅。

今年适逢茹志鹃诞辰一百周年,上芭邀请著名作家王安忆担任编剧,著名编导王舸担任总编导,赋予经典文学深邃绵长的诗意表达。三年时光凝练成诗,主创团队以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在致敬传统的同时进行大胆创新,以小人物、小故事展现大情怀,实现了文学经典向舞台艺术的创造性转化。

在编剧王安忆看来,《百合花》就像一泓清泉,用一床被子、三个年轻人的故事,为当代青年提供了干净、纯粹的力量。总编导王舸注重生活化的细节,这种创作理念对演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他们在保持芭蕾艺术性的同时,具备细腻的戏剧表现力。王舸评价三位主演的表演很细腻,他们的肢体语言、情绪表达都很"有戏"。

从文学到电影再到芭蕾舞剧,《百合花》历经不同艺术形式的演绎,其魅力历久弥新。此次上海芭蕾舞团的创作不仅是对经典文学的当代诠释,更是对海派芭蕾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顶尖主创团队不断突破传统舞剧的表达边界,以创新的艺术语言、富有层次的人物刻画,使《百合花》在融合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的同时,展现出江南文化的温婉韵味和浪漫情怀。

剧中,轻喜剧色彩的"借被子"场景、唯美动人的双人舞、气势磅礴的群舞、充满江南风情的染坊群舞等层层铺展,上芭青年演员们以足尖为语,塑造出一个个生动鲜活、具有青春美感的人物。

上芭团长季萍萍表示,青年演员在日复一日的排练中不断成长,在《百合花》中谱写出对青春、生命与信仰的崇高礼赞。《百合花》是上芭用海派芭蕾讲述中国故事的一次深情探索,是继《白毛女》《闪闪的红星》等红色题材作品后推出的又一原创力作,展现出如同百合花般纯粹真挚的人性之美、温暖质朴的人情之美和蓬勃坚韧的生命之美。

【责任编辑:李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