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随笔丨读懂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里的发力与加力

经济随笔丨读懂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里的发力与加力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3 17: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提出“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这是个新的提法,阐明了下半年经济政策思路的关键逻辑。

与之相关的还有一句话——“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连续性稳定性”经常被强调,“灵活性预见性”凸显当前新要求。

怎么理解把握,如何准确做到?

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4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到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围绕中国经济,在三次重要会议的精神里,无论形势判断还是部署工作,大的方向、总的基调一以贯之。不妨用三句话领会:

——看到向好向新的态势,也看到难题挑战不少。这是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重视“量的合理增长”,更重视“质的有效提升”。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贯要求。

——“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既要提得出来,更要落得下去。这是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发挥宏观政策作用的必然要求。

形势发展具有连贯性,但也常有新的变化,并非原地踏步。工作总是在往前推进,每一段路程上,都会有饱含针对性的新要求。

“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这种组合式的表述,就一定要“组合着看”。持续发力,指的是已有的政策会继续落实;适时加力,指的是针对下半年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会加大政策力度,在恰当的时机,出台新的政策措施。

去年9月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陆续出台,原有的存量政策也在加快落实。今天,曾经的“增量”,又陆续成为“存量”,而新的“增量”,值得期待。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领会这句话,关键是把握两个关系:

一是前半句与后半句的关系。后半句以前半句为前提,也需要“组合着看”。大国经济,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很重要,如此才能把每一个政策用足用好,也给中外投资者带来稳定预期。增强灵活性预见性,体现经济治理的能动性,考验政策制定者对形势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做好了,也有助于稳定预期。

二是灵活性与预见性的关系。二者各有侧重,也有内在联系。灵活性,强调的是根据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体现宏观政策的及时反应、灵活操作。预见性,意味着对同生并存的机遇与挑战,带足提前量,作出预判与准备。

制定实施宏观政策,增强预见性,更有助于较早把握形势变化中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为体现灵活性“打出提前量”。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恰都是增强灵活性、预见性所必需的。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即将到来。2025年还有5个月的路途要走,新的征途也会接续到来。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所作的最新部署,既关乎眼下,特别是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能不能完成;也关乎长远,事关中国经济如何稳健积极地走进一个新的五年。中国经济已展现出的强大活力与韧性,还要继续经受风险挑战的洗礼。

“持续发力、适时加力”,“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等等,都是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重要要求,需要我们以坚定态度、科学方法,有力、有效地落实。

(文丨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

【责任编辑:马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