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山河显影)

为了适应困难时期严酷的斗争形势,中国共产党发扬自己的军事、政治优势,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领导敌后军民同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山河显影)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5-07-31 08: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八路军从地道转向房顶打击敌人。   河北保定市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供图

游击队采用“麻雀战”打击日寇。   山西晋中市太谷区委宣传部供图

民兵在村口埋设地雷御敌。   山东海阳市地雷战纪念馆供图

为解除“南进”的后顾之忧,从1940年下半年起,日军加强了对中国敌后根据地的“扫荡”,又进行了“清乡”“蚕食”“治安强化运动”等进攻。

为了适应困难时期严酷的斗争形势,中国共产党发扬自己的军事、政治优势,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领导敌后军民同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在民兵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下,我军运用地雷战、“麻雀战”、地道战等多种形式,顽强地与日军斗争。

当敌人“蚕食”推进时,主力部队、游击队和民兵紧密配合,乘敌立足未稳给予坚决打击;当敌人建立据点、碉堡时,抗日根据地军民以坑道爆破和地面游击结合,对敌进行围困,使其断粮、断水,难以立足;在时机有利时,则集中优势兵力,进行交通破袭战。

冀中地区民兵抓住日军外出活动的规律,创造了埋伏在碉堡附近、日军一出门便给以痛击的“堵门战”和埋伏在树林、村边活捉敌零散人员的“捕捉战”。山东地区民兵在开展“麻雀战”的同时,还开展了沿日军行军路线的“车轮战”、同日军转圈子的“推磨战”,以及一处打响、四处驰援的“蜂窝战”。日军在太行山腹地活动时,几乎是“遍地枪声响,村村打日军”。

烽火岁月里,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抗日军民活跃在敌后战场,依托高山密林、江海湖泊、平原地道,战胜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使抗日根据地得到恢复和巩固,为转入局部反攻创造了重要条件。

(本报记者徐雷鹏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31日 14 版)

【责任编辑: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