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傅达林:强军路上的法治先锋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傅达林:强军路上的法治先锋

来源:chinadaily.com.cn 2025-07-31 18: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7月31日电(孙锐 记者 赵磊)他,一副刚毅的面庞斯文而儒雅,一双明亮的眼睛深邃而坚定,开口之间,铿锵有力;举手之间,成熟自信。娴熟的表达和精到的讲授充满了激情和活力。

这,就是傅达林,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教授。

1997年7月,傅达林高考成绩位列全县文科第一,面对多个一流大学的选择,他毅然选择了军校——原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穿上军装的第二年,这位年轻人就凭着对党的忠诚与热爱以及优异的军政素质,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本科四年学习时光转瞬而过,到毕业时,傅达林已然是学员队有名的"笔杆子"。毕业那年,总部机关、驻港部队等单位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可供选择的单位很多,而他却选择了留校,成为了一名军校教员。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这句青年马克思在毕业时写下的话,让傅达林记忆深刻。他认为职业岗位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关键是要用理想和信念,选择有价值的人生。三尺讲台虽小,却一样能够成就自己远大的理想和追求。

傅达林学的是法律专业,又是一名军人,他从内心里热爱军法事业,他愿意用自己所学,成为一名依法治军的"践行者"。

正是凭着这种对军事法学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咬定青松不放松的韧劲,他工作起来异常投入,教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丰硕,成绩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任教后不久,就被原总政系统推荐为在全军范围内宣传的优秀共产党员,事迹被多家中央媒体报道。

在平凡的岗位上,傅达林默默实现着曾经许下的誓言,也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31岁评上副教授、36岁评上教授,成为原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教授。2017年,原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转隶国防大学,38岁的傅达林,被任命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某系首任系主任,也是大学最年轻的系主任。

很多人心理担忧:这样一位年轻的主任,能带好一个系吗?

2018年初,刚上任不久的傅达林带队到海军部队调研,某舰艇官兵纷纷提出了法律上的疑问:"遇到海盗能不能开枪?""抓到的海盗是捕是放?""遇到他国军舰'邀请'我共同执法该如何回应?"面对一线官兵提出的一连串备战打仗亟需研究解决的法律疑问,竟让傅达林和几个教授一时语塞,满肚子的法学理论却难以回应官兵热切的期盼。

调研中一线官兵的诘问,如同一把锥子,使他真切感受到学科专业建设的种种"危机"。如果不能适应部队备战打仗需要,如果不能让学科真正"姓军为战",如果培养的法治人才不能为部队战斗力作出贡献,几代人接力打造的特色优势学科,很可能面临萎缩甚至被历史抛弃。

回来后,傅达林就召集团队围绕转型升级开展"头脑风暴":为什么曾经的特色战争法专业不灵了?光讲理论,光讲规则,光坐在书斋里研究战争法,已经满足不了部队鲜活的实践需求,特色新兴学科也必须向战而行!

现代战争是"混合战争",法律的较量越来越重要。在傅达林看来,着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法律较量与军事、政治、外交、舆论斗争等融为一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是军事法学者的重要使命。

从那时开始,傅达林就在谋划一盘"棋"。而这第一枚"棋子",就落在了"军事行动法"上。

从2018年开始,傅达林就着手开设军事行动法律保障的课程和研究,聚焦重点方向军事行动任务进行集智攻关。"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军事力量就应当跟进到哪里,相应的法律保障也必须延伸到哪里"。随着实践积累的日益深厚,"军事行动法"这一军事法新部门的体系化建构也全面推开。他筹划举办"军事行动法律保障"研讨会,在广泛调研与合作的基础上着手编制系列军事行动法律手册,建设军事行动法律保障智能辅助系统,研发全军首个基于强军网运行的智能机器人"军小法",打造国内最齐全的国际军事法数据库……如同发芽的种子破土而出,向着天空挺拔。

2019年,在承担国家某专项立法任务时,傅达林就和系里王海平教授商量: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完成一部法律草案的起草,还要借此机会培养出一个学术团队,创设一个研究方向,孵化一批学术成果,转化为一批教学课题。2020年底,起草任务告一段落,该专项法律保障的团队也建立起来,相关法律保障系列课程已经进入课堂,系列科研成果获得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还新创办了某领域国际法素养培训班。

军事司法方向的学科带头人田友方教授清晰记得,2019年3月的一天,傅达林找到他,希望他能在战时军事司法制度研究上写出一部著作来。2021年,当田友方教授把一部35万字的书稿放到傅达林桌案时,两人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傅达林的带动下,张朝晖教授牵头的相关课程成为研究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唐觅讲师牵头赴不同方向收集整理战时军事法案例,在此基础上开发实案教学系统,以真实的案例、真实的案卷、真实的场景,让学员身临战场环境开展执法司法工作演练。为了拿到第一手的案例资料,傅达林先后与主要方向的军事司法机关建立协作关系,共同研究课题。刘志忠2019年硕士毕业留校成为教员,第一次给研究生上课就获得"优秀",这得益于他的调研"寻宝"。

从落子"军事行动法",到谋划"战时军事法",再到瞄准"新领域军事法",傅达林在建构姓军为战的新时代军事法学征途上,一路劈波斩浪。如今,他上班每天几乎都会接到来自军委机关、战区军种和任务部队的需求电话。"画好学科专业力量布局图,把每个人安排在最合适的专业方向上深耕细耘,不管什么任务来,我都能点将出征",傅达林对这支队伍颇感自豪。

2018年以来,他所在的单位2人被确定为大学"名师名家"工程人选,1人被表彰为全国"七五"普法、大学教战研战先进个人,5人被确定为学院首批中青年人才扶持培养对象,还有15人被军委机关、战区、军兵种聘为法制工作专家。

2022年全国"两会"过后,傅达林就带领团队备课、写研究报告、写理论文章,十多项成果在一周之内完成,由他讲授的课程获得学员广泛好评。在傅达林看来,新时代的中国军事法学者生逢其时,赶上了法治强军好时代,更应该肩负起推动依法治军的使命。

依法治军如何激发强军活力?在军事行政法的研究中,傅达林特别强调要发挥法治的激励功能。结合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傅达林对军人法展开了体系化研究,提出的军人地位立法意见被立法部门采纳。提出的完善退役军人权益保障体系的建议进入立法决策。

依法治军要强化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为了满足全军官兵法治学习教育的需求,傅达林申报建设了全军首个依法治军信息服务系统。担任《中国军法》总编辑7年,团队没有任何报酬,只有巨大的工作压力,但是看到官兵们捧着杂志阅读时,傅达林感到自己的辛苦是值得的。

调整组建以来,该系共孵化科研成果700余项,其中理论文章400余篇、专著20余部、教材30余部……,11项成果获军队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人获全军政治理论课岗位练兵比武精品示范课,1门课程被评为全军精品课程。

说起自己的定位,傅达林这几年始终牢记自己的三种身份: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始终把个人的理想信念熔铸到对党和事业的担当作为上;作为一名普通教员,始终扎根三尺讲台,唱响依法治军的强军战歌;作为一名专业系主任,始终培养造就担当强军重任的法治先锋。

【责任编辑:韩丰】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