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四时队对话菜头灯省级非遗传承人刘德明:手握菜头复日月 凭尽一灯燃万灯

文行四时队对话菜头灯省级非遗传承人刘德明:手握菜头复日月 凭尽一灯燃万灯

来源:鲁网 2025-07-31 15:5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交流,展现其独特艺术魅力与价值理念,2025年7月13日,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行四时”实践队前往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实地考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枫亭元宵游灯习俗”,并拜访了该习俗重要组成部分——花盆菜头灯的省级非遗技艺传承人刘德明。

物我为一,折云作舟赴闲途

方寸雕萝韵,自见乾坤里。莆田枫亭菜头灯,又称“萝卜灯”。莆仙话中,“菜头”(白萝卜)偕“彩头”,“灯”偕“丁”音,寓彩头之吉,兆添丁之喜,故有“无此灯不成元宵”之谚。此菜头灯之制,肇端于宋,时任福州太守枫亭名臣蔡襄归省故里,乡人琢萝为灯以迎。至明代,御史林兰友见宫廷花盆缀灯华美,遂引其意而改良之,巧匠运刀如笔,镂禽兽花卉诸形,缀以枝叶花冠,裱彩纸为饰。此项非遗技艺于2008年列入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亦是国家级非遗“枫亭元宵游灯习俗”的核心组成部分。

物我为一处,折云作舟时。刘氏德明者,“枫亭元宵游灯习俗”第六代传承人,亦是花盆菜头灯省级非遗技艺传承人也。而立之年结缘灯艺,自此扎根乡野。农闲则潜心雕琢,自娱而至精熟,终得其要:选材必取冬令萝卜,硕大莹润;构思务求精巧,拼接尤重;更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四十春秋浸润此道,每逢枫亭元宵,千灯巡游之际,其作必为翘楚。此灯生于沃土,灿于佳节,载乡民之愿,终又归于尘土。诚如非遗之道:起于民间,化于民俗,薪火相传而不绝。

灯山满都,且尽生前有限杯

图为刘德明老师自制雕刻工具(实践队供图)

操刀示艺,以启后学。承枫亭元宵游灯民俗学会会长刘建庭之邀,刘德明为实践队展示了菜头灯的雕刻技艺。走进刘厝大厅(刘氏古民居),刘德明老师为队员介绍了其精心设计的雕刻工具——数十把异形刻刀陈列于红漆案几,其状若新月弯刀,若游丝细锥。交流中得知其刀具皆由刘老自行设计,再请工匠专门打造而成。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真大匠之道也。

图为刘德明老师展示菜头灯雕刻技法(实践队供图)

手与物化,乃见真诠。红漆案前,刘老执萝之手青筋盘错、微微发颤,然刀锋触及萝卜的刹那,倏然稳若磐石。片刻间,刀走素萝生万象:梅影鹤姿,龙鳞花绽,方寸间大千毕现——运刃若行云,藏四十载春秋。折转含草木之理,起落蕴造化之机。刘老将完成的素雕尽付清水,刘建庭释其妙:“泡水一为固本,乃脱糖防腐,二为醒神,使萝卜吸水绽开,花叶舒展、龙鳞翘起,才算雕得好。”

“初试雕萝手,方知运刃艰。”刘老赧然侧身笑引队员试刀,退坐指导,半晌低眉讷言:“现在季节不对,萝卜不行,只能刻着玩。”众人执刃试之,少顷,青白纷落处,竟绽疏梅三五,拙中见趣。刘老提及雕刻之法,刀重则萝裂,锋怯则纹滞。且雕刻仅是起点,后续的拼插、点缀更考验技术。

图为刘德明老师指导实践队员雕刻菜头灯(实践队供图)

非遗之道,贵乎应时通变,似古实新。刘德明运巧思于凡物:乙巳年取“灵蛇吐信”之势,雕素萝成《金蛇狂舞》;复拟“祥瑞盘踞”之态,化莹根为《龙凤呈祥》。游龙矫夭,彩凤翩跹,刚柔相生,浑成太和之境。其尝谓,“创新者,当使乡土长出‘灯语’,为旧艺吐纳新声。”

纵浪大化,人生达命岂暇愁

“刀随心运,莫问传承几度秋”。座谈间,实践队问艺传承,刘德明坦言学者多,持者寡,问其缘由:乃技艺创新维艰,且元夕前后方需赶制,辛劳非常,故人多难持。谈及技艺传承困境,刘老从容以对,“我还能做就年年做,总会有喜欢的人……喜欢的话,三十岁开始琢磨也不晚。”

图为实践队与刘德明老师交流(实践队供图)

老朽身在,此灯不灭。如今76岁的刘德明,至今仍亲执刻刀。每逢元宵前夕带队精雕四百余斤霜降萝卜,拼作八座盈丈灯盘。刘老笑言时,眸中映着四十年灯影流转,“乡亲们爱看,这菜头灯便永远亮下去”

生有热烈,藏于世俗。刘德明论艺,未尝有自矜之辞,其灯下枯手,实镌四十年不移之志:“随遇”其表,“守道”其实。中华传统文化所以亘古不绝,正缘此等“愚公”——只管低头雕刻,抬头时,自有后来人接住这抹光。

图为刘德明老师雕刻菜头灯背影拍摄(实践队供图)

非遗从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流淌的乡愁与民族精神的延续。萝卜易腐,岁月不居,然每值元夕灯夜,菜头烛照,不独辉映乡井炊烟、闾巷欢声,尤燃人心深处,那份对文脉传承的拳拳珍重、凛凛自矜。然此盏灯,实乃古今之津梁也——此岸俯首,可触百年霜痕;彼岸回眸,已映万古山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