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北门户,江湖交汇处的临湘城,一家夫妻烟酒店里暖意融融。专卖员小陈正帮店主李叔把新换的许可证挂在显眼处:“李叔,您看这样一挂,既合规又醒目,下次检查不用翻箱倒柜找了。”李叔笑着点头:“可不是嘛,上次你说的‘证在店在、亮证经营’,我记牢了!”
这温情一幕,是岳阳临湘市烟草专卖局将普法融入日常服务的生动缩影。面对零售户“点多面广类型杂”、基层人力有限的现实,临湘烟草以“服务为经、精准为纬”,编织出“ 融日常、抓精准、暖人心”的普法三字经,让法治阳光透过日常服务的肌理,浸润每一个零售终端。
(图为面向广大市民开展涉烟普法宣传活动)
把法条绣进日常,让普法如影随形
“王姐,您这许可证快到期了,我帮您把延续材料整理好,免得逾期耽误生意。”在城区连锁超市,证件管理员小冯一边核对资料,一边轻声提醒。这样的“普法提醒”,已成为临湘烟草人的工作常态。
为破解“集中培训坐不住、法条宣讲记不住”的难题,临湘烟草将普法针线“缝”进服务全流程,梳理出市场检查、证件办理等12个“普法关键节点”,让法规宣传跟着服务走。就像湘北人家晒制腊味讲究“火候随季节变”,普法也跟着场景调。专卖员检查时发现非渠道卷烟:“这就像自家鱼塘混进外来鱼,坏了水质还惹麻烦”。营销员走访时看到未成年人进店,会顺手递上“禁售提醒卡”:“咱们做生意得守着底线,爱护未成年人比小利金贵。”
轻便实用的“普法工具包”是一线人员的好帮手。里面的“案例小册子”收录了本地故事——“张老板把证借给亲戚,结果订单被停了”“李大姐卖电子烟没办证,罚款比赚的还多”,每个故事都标注着“违规点”和“补救招”。老年零售户眼花看不清?那就把“许可证要挂好”“不卖烟给小孩”等要点写在烟盒大小的提示卡上,贴在柜台显眼处,就像老中医开药方,字字对症。
如今,从集镇超市到山村小卖部,临湘烟草人用“不说法条说后果”的家常话,让合规意识悄悄钻进零售户心里。仅今年,这样的嵌入式普法就开展了百余次,像春雨般“随服务潜入,润合规无声”。
给重点对象画像,让普法精准滴灌
“以前总觉得‘借证给邻居看店不算事’,直到烟草的同志带着案例上门,才知道这会影响订烟档位!”某乡镇零售户老杨的转变,源于临湘烟草的“靶向普法”。
针对部分零售户“反复违规、屡教不改”的问题,临湘烟草建起“违规台账”,像给稻田分区施肥一样,对2次以上违规的零售户精准“开方”。攻坚小组上门时,不光带法条,更带“个性化方案”:对需要定期就医的店主,讲清“帮工备案流程”;对校园周边零售户,模拟“学生买烟”场景演练识别技巧。就像湘北人做酱菜,“啥菜用啥盐,啥问题用啥法”。
回访巩固机制更让普法效果落地生根。首次走访后1周、1个月、3个月,工作人员会像“农技员查苗情”一样跟踪效果。某零售户二次回访时仍有违规倾向,攻坚小组便邀请他参加“合规分享会”,听同行讲“合规经营多赚钱”的实在事,最终让他彻底转变。
如今,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投诉少了,非渠道卷烟主动拒收的多了。就像给果树剪枝,及时修正才能长得更旺,精准普法让市场秩序越来越规范。
(图为街头普法知识竞赛引起广泛关注)
用服务焐热人心,让普法自带温度
“多亏你们上门办证!我这腿脚不便,不然证就过期了。”拿到新许可证的刘奶奶拉着“暖心服务队”队员的手不放。这不是特例——对行动不便的零售户,临湘烟草推出“上门办、帮代办”;对快递点,专卖员会特意讲解“卷烟邮寄规定”,就像街坊邻居互相提醒“天凉添衣”。
服务里藏着普法的温度。在江南镇,零售户老李的店铺曾因“脏乱差”被投诉,烟草工作人员不仅帮他规整货架,还教他“亮证经营能招客”“正规渠道的烟质量有保障”的道理。如今,老李的店成了“合规示范户”,他常对同行说:“烟草的同志不光管得严,更帮得实!”这种“服务+普法”的模式,让客我关系从“监管与被监管”变成“互助互信”。
从服务中嵌入普法,到精准靶向发力,再到用真心换信任,临湘烟草的“普法三字经”就像湘北人家酿的米酒,初尝温润,细品醇厚,后劲绵长。正如临湘烟草老员工所说:“基层普法就像打理菜园,要顺着作物习性来,用日常的浇灌代替集中施肥,才能让合规的种子在零售户心里扎根结果。”
如今,在这片江湖相拥的土地上,法治的嫩芽正伴着服务的春风生长,为湘北烟草市场的规范有序,铺就一条充满生机的康庄大道。
岳阳临湘市烟草专卖局 路健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