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是可以彼此成就的伙伴

几十年来,美国对欧政策一直都是以“美国优先”为底色,根据不同需要,时而剥削压榨,时而扶持利用。

中欧是可以彼此成就的伙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31 09:3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过去一周欧洲外交传出两大消息。一是欧洲理事会主席与欧盟委员会主席联袂访华,与中国领导人一道回顾建交50年来的丰硕合作成果,共同开辟中欧关系下一个更加精彩的50年。另一个是欧美达成新贸易协议,美国将对欧盟输美产品征收15%的关税、欧盟将对美增加6000亿美元投资和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一边在强调相互尊重、开放合作,一边在奉行贸易霸凌、极限施压。画风相差如此之大,背后实则有历史必然的逻辑。

几十年来,美国对欧政策一直都是以“美国优先”为底色,根据不同需要,时而剥削压榨,时而扶持利用。

首先是欧洲一体化领域。近十年来,欧盟内部“团结联合”与“本国优先”两股力量加剧撕扯,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伙伴没少推波助澜。从特朗普1.0时期的首席战略师班农亲赴欧洲多国搞右翼大串联介入选举,到2.0时期副总统万斯在慕安会集中火力批判欧盟,都让欧盟尽感寒意。特朗普强烈支持英国脱欧,与“脱欧首相”约翰逊惺惺相惜,还给英国画了一个至今都吃不上的“英美自贸协定”大饼。英国饱尝脱欧之苦后,才发现“英美特殊关系”没有那么甜蜜,新上台的工党政府又回头寻求修复同欧盟的关系,但破镜难重圆。

然后是经济领域。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引爆欧洲债务危机,国际资本逃向美国,欧洲至今仍面临增长乏力、债务高企等结构性问题。特朗普二任以来指责欧洲“占美便宜”,挥舞关税大棒,一番恐吓之后,欧洲只得作出妥协,让美国又薅了一把羊毛。

最后是安全领域。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欧洲同拜登政府一道祭起了反俄挺乌的大旗,冲突之下欧洲大陆安全架构不复存在。“北溪二号”莫名被炸,真相似乎一言难尽。特朗普上台后对俄政策又发生反转,视对乌援助为“资源浪费”,最近虽松口恢复援助,也不忘强调“欧盟会支付100%的费用”,所谓“盟友道义”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自家“生意”。

欧洲提出战略自主已有多年,但依附美国的战略惯性似乎仍很强。最近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呼吁“欧洲必须忠于自己”。

反观中欧关系,虽然也曾经历风雨,但中国对欧洲一直以诚相待,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中国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把欧洲视为能够“相互成就”的伙伴。中欧地处欧亚大陆两端,没有地缘矛盾和根本利害冲突。中国把欧洲当做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支持欧洲一体化和欧盟战略自主、对欧盟发展抱有信心,对欧洲而言是极其可贵的战略支持。英国脱欧时,中国希望双方关系平稳过渡,明确表态“英国离开欧盟,但没有离开欧洲”,这既是一个理性的判断,也是对逆境中的欧洲的宝贵支持。

中国始终支持欧洲繁荣发展。建交50年来,中欧关系的基调是合作,交流是共赢。中国投资欧洲港口、铁路建设促进实体经济复苏,中远海运接手濒临破产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如今它已成为欧洲第四大港口。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对双方都是好事。中国产电动汽车和光伏产品既为欧洲国家实现“绿色新政”作贡献,也为欧洲消费者降低经济负担。中国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欧洲应该克制使用限制性经贸工具。

中国始终支持欧洲长治久安,对欧洲的安全关切一直抱着理解和照顾的态度。欧洲担心发生核战争,中国率先表示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欧洲怕引火上身,中方提出战场不能外溢。欧洲怕上不了谈判桌,中国支持他们作为当事方参与到危机解决进程中。中国支持通过政治手段和平解决争端,呼吁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实为欧洲大陆计深远。

欧洲的挑战不是来自中国,欧洲的发展机遇却少不了中国。欧洲既然提出走“战略自主”的道路,就应该坚定走下去。在这条路上,中国始终是可以携手前行的伙伴。动荡的世界需要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应当成就彼此,惠及世界。(国际问题评论员 弈兵)

【责任编辑:李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