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草”滞留陆地到8月2日?台风“急”与“慢”,哪个更 "难缠"?

来源:上观新闻
2025-07-30 21: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复活的“竹节草”是个慢性子。登陆后,它移动缓慢,水量充沛,“洒水”时间长,给上海带来的风雨影响可能更大。其实,台风个性千奇百怪,有的来去匆匆,有的却磨磨蹭蹭,赖着不走。这些“急性子”与“慢性子”的台风,究竟哪种更让人头疼?气象专家解读,其实两者各有风险,防御需因“风”制宜。

 

来源:上海中心气象台

与去年9月16日登陆浦东临港新城的“急性子”台风贝碧嘉(巅峰风速42米/秒)不同,当前的“竹节草”更像是个“慢性子”。上海市气象局服务首席邬锐博士解释说,“贝碧嘉”移动速度快,登陆的当天下午就结束了影响,而“竹节草”结构松散、强度较弱,移动速度不到它“贝碧嘉”的二分之一。

据气象监测,“竹节草”登陆时的台风中心最大风速仅23米/秒,相当于热带风暴级别。邬锐说,尽管如此,其滞留时间却长达48小时以上,预计要一直待到8月2日,期间还会经过上海、横穿江苏,甚至最后可能进入安徽。“它像被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弱气流’轻轻推着走,走得慢、拖得久,影响更均匀。”

“贝碧嘉”这类“急性子”台风的特点是“爆发力强”。由于副热带高压引导气流强劲,如同抽陀螺的绳子用力抽打,台风被“推着”快速移动。其短时风雨强度大,容易在短时间内引发强风、暴雨,对局部地区造成集中冲击。但因为持续时间短,整体影响范围相对局限。

而“慢性子”台风的形成,与副热带高压引导气流减弱密切相关。“如果,高边缘引导气流变弱,台风就像失去推力的陀螺,移动迟缓甚至出现原地打转。这类台风强度虽不及‘急性子’,但耐力持久,也会使得风雨影响更均匀,累积雨量不容小觑。”

 

中国台风网截图

 

今天早晨,雨雾中的上海外滩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

邬锐强调,台风的“性子”与其强度并无绝对关联。像贝碧嘉这类“急性子”可能强度极强,而“竹节草”这类“慢性子”虽为台风最低级别(热带风暴),但持续影响仍需警惕。“台风没有所谓的‘好与坏’,只有科学认识台风,才能更有效地守护城市安全。”

气象资料显示,受“竹节草”螺旋雨带影响,一早本市风雨明显,且伴有雷电。截至早晨7时多,南部地区累积雨量已有暴雨程度,其它区域为大到暴雨。邬锐提醒,今天局部地区可能出现200到220毫米的大暴雨,同时,在“竹节草”行进的过程中,其残留云团会持续释放能量,即便主体减弱,仍可能引发短时强降雨、雷电等对流天气。(新民晚报 马丹)

【责任编辑:王辉】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