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镜头下的行业温度

浙江海宁:镜头下的行业温度

来源:鲁网 2025-07-30 15: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下午三点,浙江海宁市烟草专卖局弄潮媒客工作室里,95后小张正在逐帧剪辑视频,调整画面色彩。屏幕上,银发零售户夏阿伯颤巍巍的点击手机收款的特写镜头,在暖色调滤镜下更显温情。“这个镜头拍了七遍,老人家总说‘手太抖拍出来不好看’,其实这种真实最打动人。”小张边调试边说。

从“记录者”到“解读者”的转型

“最初我们的镜头只是对准会议室里的长桌、活动现场的横幅,就像个单纯的‘记录员’。” 弄潮媒客工作室组长小方,见证了行业短视频的蜕变,“慢慢发现,短视频不该只做事件的简单呈现,更要成为社会变化的观察者、行业价值的解读者。”

这种转型从2023年开始,当时他带领团队拍摄《暮色喜人 “香溢”上门》,把镜头对准了七十岁的银发零售户夏阿伯——为学会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戴上老花镜的他按照视频讲解把操作过程一步步写在纸上。“那天我们在店里蹲守了四个小时,没摆拍一个镜头。”小方翻动着当时的拍摄场记,“夏阿伯总说‘你们别拍我,拍教我的志愿者小吴’,这种朴素的情感背后,是银发群体在数字化浪潮中的努力追赶,也是我们行业服务的温度,这才是值得解读的内容。”

在方寸屏幕讲好行业故事

“拍廉政题材最忌说教。”负责剧本创作的小倪拿出他的“灵感本”,里面记录了各种影视剧的创作思路。今年创作《以廉入局 落子无悔》时,他借鉴热播剧,把工作人员面临利益诱惑的场景,巧妙设置成一场棋局。“有一幕戏我们让演员反复揣摩角色心理,不断练习手部动作——从犹豫触碰棋子,到坚定落子,这个特写拍了十几条。”小倪说道。最终这部微电影不仅在各单位廉政学习活动中被多次播放,还在本地政务新媒体平台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和点赞量。

在拍摄现场,总能看到“老法师”朱师傅的身影,这位有着二十多年稽查经验的老党员,如今是工作室的“顾问团”成员。“上次拍摄稽查画面,让队员摆个帅气的姿势,被我拦住了。”朱师傅比划着当时的场景,“真实的执法是蹲在地上仔细检查,指甲缝里都有灰,这种细节才让人信服。”

让每帧画面都带着温度

在弄潮媒客工作室的工作文件里,储存着十几个项目的档案资料,其中《向幸福 “信”心相印》的拍摄日志里,夹着三封特殊的信——来自光伏菌菇大棚的农户和他女儿。“拍摄时大爷开着电动三轮突突突过来,一边搬着菌菇筐,一边感谢我们把大棚拍得这么好看。”团队成员小李回忆道,镜头把大爷弯腰搬运的背影、三轮车厢里晃悠的菌菇筐,都悄悄收进了画面,这些没写进脚本的细节,最终化成了镜头里最动人的烟火气。

暮色渐浓,工作室内的灯光逐一点亮。墙上的进度表显示,下一期《乐在 “棋” 中》已完成勘景。“明天要去拍一位残疾人零售户,他酷爱下象棋,我们想借用象棋传达他笑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小张整理着明天拍摄要用到的器材。

此刻,城市的霓虹灯开始闪烁,而这些奔波在一线的创作者们,正用镜头捕捉着另一种光亮。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