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信网络诈骗的阴影掠过草原新城,有人在深夜为被骗的辛苦钱痛哭,有人因网恋陷阱的债务濒临崩溃。2022年至今,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已对11名电信诈骗被害人启动司法救助,发放救助金11万元。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聚焦电信网络诈骗被害人这一特殊群体,将司法救助从“经济帮扶”升级为“全链条重生计划”,通过办理全职母亲刷单被骗案、少女网恋被骗案等,构建起“精准救助+心理疗愈+社会支持”的立体帮扶体系。
给绝望母亲的“救生圈”
“检察官,我现在只能借了网贷还网贷了......”2025年2月,28岁的塔娜(化名)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哭诉。这位年轻母亲为抚养刚出生的孩子补贴家用,轻信“刷单返利”骗局,15万元借款血本无归,债主上门时甚至想过轻生。
承办检察官发现,塔娜的困境远非金钱能解决:儿子需专人照顾,她既无技能又脱不开身,心理测评显示重度焦虑。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当即启动“司法救助绿色通道”,一周内完成1万元救助金审批。
为受骗女孩递来“救生索”
“我不敢告诉父母,催收电话快把我逼疯了......”25岁的小敏(化名)网恋后,一步步掉入精心设计的骗局,犯罪分子虚构家庭情况,编造各种“紧急情况”,小敏为给男友渡过各种“危机”借网贷35万元。最终小敏无力偿还债务选择报警。类似网恋被骗案件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近年救助3起3人,发放救助金4.5万元。
办案过程中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与第三检察部积极沟通移送线索,采取“三不原则”:不公开案情保护隐私、不简单批评注重引导、不终止救助跟踪成长。除发放救助金偿还部分紧急债务外,更创新“心理干预+家庭治疗”模式——邀请心理咨询师开设讲座、用“沙盘疗法”疏导创伤。
从个案救助到系统治理
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安、司法局、卫健委、各街道、民政局等13家行政单位建立“诈骗案件救助线索同步移送机制”,共同签署《社会救助与司法救助衔接机制》。
“最动人的不是发放救助金的瞬间,而是看到受助者重新站起来的力量”。2025年上半年,救助对象满意度达100%。
这束来自康巴什检察的正义之光,逐步汇聚成照亮困境的暖阳——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持久战中,检察机关既当严惩犯罪的“利剑”,更做守护民生的“港湾”,用法治力量为每个破碎的家庭重新拼接起希望的拼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