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禾护卫队“三下乡”:寻访浏阳手工竹纸传承人黄建洪

青禾护卫队“三下乡”:寻访浏阳手工竹纸传承人黄建洪

来源:鲁网 2025-07-30 13:0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湖南工商大学“青禾护卫队”社会实践团走进道官冲村,专访浏阳市手工竹纸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黄建洪,探寻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密码。

在非遗村的竹林间,黄建洪师傅指着漫山蓝竹介绍:“我们造纸只用本地蓝竹,谷雨前后刚发两三个芽的嫩竹最佳。”看似普通的竹子,在他手中被细分出“青皮”与“竹肉”——竹肉质地细腻,是书画纸的核心原料;青皮虽吸墨性强,却适用于烟花纸、黄签纸等实用纸品。从原料选择到成品纸张,无一不蕴含着老祖宗传下的智慧。

(图为队员们实地考察当地蓝竹林)

一张手工竹纸的诞生,需经6个月历练。砍竹、浸泡、蒸煮、漂洗……6道大工序串联起数十道小工艺,每一步都考验耐心。“竹子变成纸浆要半年,慢工才能出细活。”黄师傅向我们介绍,这正是手工造纸的独特之处。

当队员们问起坚持手艺的动力,师傅坦言,“爷爷、父亲都是造纸人,骨子里总惦记着这门手艺。”家乡因造纸技艺发展旅游、民宿,也让他看到传承的新可能。

面对工业化造纸的冲击,黄师傅毫不避讳手工艺的短板:“产量低、成本高,质量全凭手感,比不过机械的稳定。”但他话锋一转,眼中泛起光彩:“可手工纸没加任何化学物质,能存上百年,现在不少古籍修复、族谱修订都来找我们。”这份“天然”与“耐久”,正是老手艺无可替代的价值。

采访中,黄建洪一边演示抄纸技艺,一边感慨:“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如今,他不仅坚守传统工序,还借着文旅融合的发展,让更多人体验造纸乐趣。

(图为队员学习抄纸步骤)

青禾护卫队队员们表示,此次走访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的艰辛与坚守。黄建洪用行动诠释着:传承不是守旧,而是让古老技艺在当代生活中找到新土壤。这份坚守,正是非遗生生不息的动力。

团队:前沿交叉学院 青禾护卫队

文: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 周莳意

图:前沿交叉学院 曾培喻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