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酷暑即将至,且待秋来硕果丰。盛夏的湖北利川一片清凉,雨过天晴走进广袤的田野,连绵的“烟海”在微风中泛起波纹,空气中弥漫着泥土淡淡的芳香。农人们来回于烟田与烤房间,随处可见采收、编烟、烘烤的忙碌身影。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了煤烟熏染的辛劳,只有科技赋能的从容。从传统燃煤烘烤到生物质颗粒、电能烘烤的跨越,利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正以绿色低碳为笔,描绘出一幅生态与效益双赢的新画卷。
生物质颗粒烤房群
7月21日,在汪营镇四圣祠烘烤工场里,60座升级改造的新型生物质颗粒烤房整齐排列,自动化设备正常运转。职业烟农董明选正熟练地查看自控仪上参数,便轻松地完成了温湿度的调控。
“今年种植烟叶130亩,目前正进入紧张的烘烤阶段。现在烟草部门将烤房升级改造后烤烟省心多了,不用日夜守着烤房,衣服也穿着干净了,也不会被煤烟呛得难受。”董明选笑着说。这位有着45年种烟经验的“老把式”,见证了从“传统煤烤烟”到“生物质烤烟”的巨大转变。
过去,传统的燃煤烤房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烟农们需每天24小时日夜守候、频繁添煤和清灰,时刻关注火候,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烟叶品质。如今,利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通过大力推广生物质颗粒烤房和电能烤房,让烟叶烘烤告别了“灰头土脸”的时代。
查看自控仪参数
“以前每2个小时要加一次煤,一个人最多管10座烤房,现在将颗粒倒在料斗里就自动化添加,可以轻松管理25座烤房,而且在烟叶质量上也能得到保证。”职业烟农黄才刚向料斗加颗粒感慨道。
据介绍,与传统烤房相比,生物质颗粒烤房不仅自动化程度高,还能精准调控温湿度,大幅降低烘烤失误率,烟叶品质显著提升。从经济账测算,每炕烟除了可节省燃料成本外,人力成本也减少50%以上,上等烟比例提高2至3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生物质燃料燃烧后的有害气体排放几乎为零,实现了生态与效益的双赢。
这一变革的背后,是利川市烟草部门的持续投入与政策扶持。近年来,该局累计投资修建和改造生物质颗粒烤房1378座、电能烤房15座,烟区覆盖率达100%。烟农只需承担小部分费用,即可享受现代化烘烤设备带来的便利。
“生物质颗粒烤房的升级改建,全靠烟草部门的支持,每座烤房大部分资金由烟草部门直接投入,为我们减少了成本,省钱、省力很划算!而且烤出来的烟叶质量更好,收入自然水涨船高。”柏杨坝镇烟农刘现权带着感激的口吻说道。
添加生物质颗粒
如今,行走在利川的田野间,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令人振奋。曾经呛人的煤烟被清风取代,烟农们的笑脸映照着产业升级的曙光。在这片被青山环抱的土地上,低碳转型不仅守护了绿水青山,更开辟了一条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未来,随着智慧农业的深入推进,利川市局将以绿色为底、久久为功,奋力续写烟叶产业发展更为精彩的新篇章。”利川市局负责人表示。(杨秀明 刘可观)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