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枣阳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将绿色发展理念“种”进烟叶生产全链条,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科技创新与模式推广,为当地烟农耕耘出一条省工、省钱、品质更优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测土“开方”:精准搭配增肥效
在烟农姜平的烟田旁,技术员肖向阳正指着一份土壤检测报告,向围观的几位烟农讲解:“这就好比给咱烟田做了次详细‘体检’,报告会清楚地告诉我们,这块地缺什么养分,该重点补哪种肥料,用多少量最合适。”
图为烟农进行精准施肥
姜平听得频频点头,他回忆道,过去施肥全凭感觉,心里根本没底,一旦遇到雨水,大量肥料来不及被烟株吸收就被冲走,既浪费钱又让人心疼。现在不一样了,每年整地前,技术员就会来取土样,检测土壤的肥力状况。姜平指着脚下松软的土壤说:“现在照着‘方子’缺啥补啥,效果大不一样,我这烟田的土,比以前松软多了,不板结,烟苗根扎得深,长得也壮实!”更让人满意的是精准施肥让他今年化肥用量比去年减少了近两成,成本降低了不少。
技术员肖向阳说;“平衡施肥好处是多方面的,不仅降低了种烟成本,还从源头上减少了化肥的流失。”如今,通过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化肥用得少、用得准,浪费大幅减少,对环境的压力也显著减轻,在保障烟叶质量的同时,切实推动绿色生产,保护了生态环境。
滴水“精喂”:管网织就抗旱网
面对持续的炎热天气,烟农乾宽洋地里的烟株却不见丝毫萎蔫。走近细看,奥秘就藏在烟垄之间:一条条黑色的滴灌带如同精密的脉络,悄无声息地匍匐在每一株烟苗的脚边。
图为铺设滴灌管的烟田
乾宽洋蹲下身,指着滴灌带上渗水的出水孔说:“现在抗旱,就靠这‘及时雨’了!轻轻拧开地头的阀门,水就自己流过来了。想想以前,那才叫遭罪!一遇旱情,全家老少都得顶着大太阳上阵,拖着又沉又长的水管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田里来回拉,不光人累得够呛,水浪费得也多。现在只用打开阀门,水就精准送到烟株根下,我算过,光人工就省了六七成,用水量也比以前节省了一大半。”
站在一旁的技术员代存迪说道:“这套滴灌系统实现了水肥同步精准调控,根据烟株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需肥特点,可以把水和溶解好的肥料直接‘喂’到烟株根部,每一滴水都不浪费,每一株烟都‘喝饱’,烟株根系扎得深,自然抗旱抗逆能力强。你看今年这么旱,咱们太平镇就是靠这套滴灌系统,烟株长势都比较平稳,受旱情影响明显小了很多。”
秸秆“智转”:烘烤淬出黄金叶
烘烤季的脚步临近,李岗村的密集烤房群渐渐忙碌起来。烟农高广丽正在为烤房添加燃料,与过去烧煤时黑烟弥漫的景象截然不同,炉子里燃烧的,是利用田间废弃的麦秸、玉米芯等加工成的生物质颗粒燃料。
图为使用生物质燃料的烤房
高广丽指着干净的地面和烤房外墙感慨:“以前烧煤,粉尘煤渣打扫起来费时费力,现在用生物质颗粒做燃料,几乎没灰渣,环境干净多了!”这种利用秸秆芯制成的生物质燃料,不仅让烤房保持清洁,还显著降低了烘烤成本,让她深感这条路走对了。烘烤技术的升级同样令人欣喜,一旁的烘烤师正通过智能控制面板精准调节烤房内的温湿度,设定好参数后系统就能自动控制,彻底告别了烧煤时需要频繁添煤、看火、调风门的辛苦。
近年来,枣阳市局(营销部)大力推广生物质燃料烘烤,一方面,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或堆积带来的环境污染难题;另一方面,大幅降低了烟农的燃料支出,让烟叶烘烤真正迈向了清洁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从测土按需施肥,到滴灌精准“喂”水,再到秸秆变废为宝“燃”出清洁热能,枣阳烟草的绿色生产实践环环相扣,不仅使烟农省工省钱,而且守护了生态环境,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能。片片“金叶”托起了增收的希望,铺展开一幅生态友好、科技赋能的振兴画卷。(王佳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