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义乌市北苑街道禹蜀超市门前,黄袍小哥们络绎不绝,店老板程大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短短数月,禹蜀超市完成了从亮起“生存红灯”到成为周边闻名的“快递驿站”的华丽转变,这背后是义乌市烟草专卖局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诚挚服务,将减法减负和加法增效作为重要抓手,开展终端加减法主题活动,为小店焕新擘画新蓝图。
精准破局:从“目中无人”到聚焦黄袍小哥
“王经理,你帮我看看,我这店是不是没救了?”店老板程大哥手里攥着皱巴巴的账本,主动向客户经理王珊倾诉。当天,两人花费三个多小时对经营现状进行了复盘,症结慢慢清晰:必须达成“经营物”到“经营人”的思维转变。
经过数日的“蹲点记录”,发现店铺周边的人流多以骑手小哥为主。“与其谁都想做,谁都留不住,不如专心服务好这拨人!”程大哥下定决心。同时,客户经理联合程大哥开展调查,总结出三大核心痛点:骑手小哥缺固定社交空间、没舒适休息场所、难寻即时补给。
最后,在客户经理的建议下,确立了“骑手能量补给站”的定位,一场围绕骑手需求的改造就此展开。
减法重构:从“我全都要”到“精准供应”
“这些积压的货价值五万块,虽然现在只卖了五千块,但是减少了至少两万块的库存成本,解放了至少三万块的潜在收益。”程大哥算起账来,眼中透着亮。
图为程大哥在整理货架上的商品
“该断就得断!”在客户经理的建议下,程大哥狠下心清理了二十平方米的日用百货区,去除了二百五十种低效商品,仅仅保留一百种核心商品,将重点聚焦在饮料和速食品类骑手小哥高频需要的商品上,直击骑手小哥难寻即时补给痛点。
最终,减法一做,效果立减:禹蜀超市整体营收不降反升,库存周转天数也从九十天缩短至三十天,也证明了聚焦核心客群的“精准供应”远比盲目铺货更有效。
加法蝶变:从“无效区域”到“刚需矩阵”
加法一:加场景体验,打造第三空间
“终于有地方躲太阳了!”夏日里,骑手小哥们惊喜地发现店铺门口“突然”出现了一块“宝地”,包含三把遮阳伞和六张折叠桌椅摆放整齐,成了歇脚好去处。
义乌烟草始终认为,抓牢消费者的 “心”,先得留住他们的 “脚”,针对零售户个性需求因地制宜打造“一户一策”。客户经理深入店铺考察,结合骑手小哥“休息难、社交难”痛点,重新规划店铺布局,打造“骑手第三空间”。在客户经理的建议下,禹蜀超市门前休憩区这个看似简单的改造,却让门前成为骑手小哥的“固定打卡点”。
图为骑手小哥在店内休息
此外,禹蜀超市还特意设计了室内午休区,利用遮光窗帘在店铺角落打造五平方米的私密空间,放置两张躺椅与储物柜,提供免费毛毯和眼罩,让骑手小哥能在高强度工作中偷得浮生半刻闲。
从“卖商品”到“卖体验”,这两个体验空间增长了快递小哥的驻足时间,制造了更多的消费机会。消费者更愿意为“体验”买单,而不仅是商品,“骑手第三空间”让店铺成为了工作和生活中的中转站。
加法二:加高质服务,设计量身套餐
“以前的我只是卖商品,现在的我是做‘暖心人’,守护的是兄弟们的能量站。”程大哥感慨道。
义乌烟草始终以提质客户服务为“纽带”,为禹蜀超市创建会员体系,推出“能量积分卡”,指导建立“惠民骑手群”,每天分享天气预警,定期评选“最美骑手”并奖励共享厨房的免费使用权。
这些服务看似“不赚钱”,却织密了情感联系,创造了强大的粘性:骑手复购率从首次消费的30%提升至90%以上,日均到店4到5次,远远超过普通便利店的3.8次。
图为小店为骑手小哥撑起“遮阳伞”
通过这些服务,禹蜀超市逐步实现了从“经营物”到“经营人”的转变,与消费者从“买卖关系”升级成为“伙伴关系”,为店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禹蜀超市的转型故事已成为义乌烟草“终端加减法” 活动的生动注脚。接下来,义乌市烟草专卖局将继续深化推进终端加减法主题活动,进一步创新发掘营销方式,帮助小店进行价值重构,打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经营绿洲”。(傅敬轩)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