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湖南省慈利县的层峦叠翠间,烟农卓仁化和技术员陆炯宇正弯腰将刚揭下的地膜仔细归拢。曾被视为垃圾、一烧了之的地膜,如今成了能换补贴的“宝贝”。“污染没了,补贴有了,一举两得!”老卓拍着鼓囊囊的回收袋,笑容灿烂。在张家界市慈利县,一场由科技驱动的绿色变革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的烟草种植——从废弃地膜的循环利用,到“以虫治虫”的生态防控,再到智能烘烤的精准掌控,科技的力量让这片孕育“金叶子”的土地焕发新生,也让烟农的腰包更鼓、笑容更甜。慈利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将生态优先理念深植沃土,走出了一条科技赋能、绿富同兴的现代农业转型之路。
地膜归途::废品变“宝”,沃土焕新
(烟叶技术员正在帮助烟农回收废旧地膜)
“以前图省事,揭完地膜随手一扔,或者干脆点把火烧掉!嚯,那黑烟滚滚,呛人不说,还招邻里埋怨,地上留一堆黑疙瘩,土也糟蹋了。”烟农老卓回忆起过去直摇头。技术员小陆笑着接话:“污染确实大。现在搞回收,既干净又有补贴,关键是把地养好了!”他用力压实装满地膜的袋子。
近年来,慈利县局(分公司)大力推广地膜回收行动,全县年均回收废旧地膜超20吨,烟农获得相应补贴,有效解决了白色污染难题,这仅是慈利呵护烟田生态的一个缩影——告别“大水漫灌”,为超2万亩烟田“量身定制”精准施肥方案,化肥投入总量减少30%,利用率提升40%;有机肥施用面积占比超30%;积极探索科学轮作,轮作实施面积约占烟田总面积50%,有效打破连作障碍,土传病虫害发生率平均下降10-15个百分点。一系列举措,从源头守护了耕地健康,为烟叶优质稳产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了生态根基。
以虫治虫:请来田间“治虫高手”
(烟叶技术员发放蠋蝽)
午后的烟田里,技术员陆炯宇提着一个特制网兜,被几位烟农围住。“来来来,这是这周的‘治虫高手’——蠋蝽!”他抽出树枝让大家细看。老烟农陈叔眯着眼,疑惑地问:“小陆,放虫子进田,真不祸害烟叶?”
“陈叔,您看走眼了!”小陆爽朗笑道,“这可是咱请的‘帮手’,专吃烟青虫、斜纹夜蛾这些害虫,对烟叶一点害处没有!这叫‘以虫治虫’,生物防治!”他边解释边示范将蠋蝽抖落在烟叶上。“好处多着呢!少打农药,省钱省工,烟叶更安全、卖相更好,关键是对环境好!”烟农们看着爬动的蠋蝽,纷纷点头:“这学问好,明白了!”
近三年来,慈利县系统构建“以虫治虫”生物防治体系,年均释放捕食性天敌蠋蝽超5万头、寄生性天敌赤眼蜂逾5亿头,覆盖全县核心烟区,害虫种群数量平均下降35%以上。同时,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应用覆盖率达85%以上。通过科学替代和精准施药,全县化学农药年均使用量较推广前显著减少20%以上。烟农们真切感受到变化:农药开销少了,田间益虫小鸟多了,烟叶更健壮、更受市场青睐。这条“少打药、多收益、护生态”的绿色之路,正是现代农业科技赋能下,慈利烟草践行生态优先的生动写照。
智慧烘烤:告别“煤烟”与“守夜”
走进零溪镇燕子桥产业综合体,100座新型生物质燃料烤房整齐排列。慈利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以烤房能源转型为突破口,推动烟叶烘烤向清洁化、智能化跃升。强制淘汰老旧燃煤烤房,规模推广生物质颗粒、电能等绿色能源烤房,全县清洁能源烤房覆盖率已超90%,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2万吨,烤房周边刺鼻煤烟成为历史。
(数字化管理平台)
更让烟农欣喜的是智能烘烤带来的解放。“现在太省心了!设置好温度曲线,机器自动加燃料,手机随时能看烘烤情况,再不用整晚守在这儿熬了。”烟农卢东东指着手机APP上的实时数据对周围人说。全县搭载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的烤房比例达70%以上,烘烤工艺执行更精准稳定,烟叶上等烟比例平均提升8-12个百分点,烘烤损失率降低约5%,直接保障了烟农收益。依托智慧生态监测网络,烘烤等关键环节实现实时监控。超过80%的烟农熟练使用远程监控功能,彻底告别“熬夜守烤”,平均每房烟叶烘烤节省人工看守工时70-100小时。
烟农们告别了煤烟熏烤的煎熬和熬夜守候的辛劳,迎来了更清洁的工作环境、更稳定的烟叶收入、更轻松的生产方式。科技的力量,正在让慈利的烟叶生产底色更“绿”,让烟农脸上的笑容更甜、更踏实。
微风拂过张家界的翠绿山峦,金黄的烟叶在智慧与绿色的滋养下轻轻摇曳。从地膜归巢、天敌上岗到烤房“上云”,慈利烟草的这场深刻变革,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技赋能,生态优先,这条“绿富同兴”之路,不仅富了烟农的口袋,甜了烟农的心头,也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助力乡村生态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