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20日,石河子大学法学院赴第十师一八五、一八六团寻访兵团故事实践团前往一八五团,开展了为期14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青春足迹印刻在这片热血浇灌的国土上,接受了一场兵团精神的深刻洗礼。
思政扎根基层土 校地共筑育人台
实践伊始,共青团石河子大学法学院委员会与共青团第十师一八五团委员会举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基地挂牌签约仪式,深化校地联动。不仅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开辟了新课堂,也为兵团精神的薪火相传筑牢了青春阵地。随后,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特长,联合红柳社区开设“七彩假日课堂”,针对社区儿童开展教育关爱服务,开设三大精神宣讲、知识科普、创意手工等课程,用耐心与热情陪伴孩子们度过充实的假期。同时,团队成员与当地孩子们携手,精心策划并成功开展了一场模拟法庭展演活动,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祖国西北边陲,为助力守护公平正义增添新的力量。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基地挂牌仪式
七彩假日课堂开课仪式
模拟法庭展演合影
踏访边陲寻故事 精制微课传精神
入户访谈中,团队先后走访了3位老党员、1位连队干部、1位退休干部、1位护林员、1位司法所干警以及2位西部计划志愿者。所到之处,皆是屯垦戍边的峥嵘岁月;所访之人,无不述说着坚守、奉献与担当的动人故事。那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朴素誓言,连同兵团人以生命书写的忠诚与坚守,共同构筑起最坚实的精神谱系。带着这份深刻的感悟,团队深入调研一八五团实情,精心拍摄制作了15集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视频,将感人至深的戍边故事与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镜头语言下鲜活的思政教材。
团队成员访谈老党员夫妇
团队成员录制思政微课
足迹丈量戍边史 篝火淬炼家国情
知行合一,方能致远。成员们走进军武哨所和“西北边境第一连”,亲身体验“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的庄严使命,深刻领悟“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的赤诚誓言。在这条国境线上,“祖国”二字在成员心中有了千钧之重。实践最后一日,团队登顶得仁山,在兵团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张仲瀚将军塑像前肃立致敬并合影留念。凝望将军坚毅的目光,回望兵团从无到有、屯垦戍边的壮阔历程,成员们对先辈的开拓精神与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切的体悟,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临别之夜,篝火熊熊燃起,映红青春脸庞。团队师生与当地群众同台展演,欢歌共舞。嘹亮的歌声与跃动的火焰,凝聚着成员们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和对兵团人崇高的敬意。晚会中,团队巧遇长安大学实践团,两校青年畅谈实践心得,共话青春理想与戍边担当。
团队在西北之北纪念碑进行合影
团队与长安大学实践团进行合影
团队在得仁山张仲翰将军像前合影
十四天边关行,一生兵团情。从思政基地挂牌到课堂传情,从入户访谈初心到微视频创作,从哨所寻踪、得仁山追思到篝火联欢,青春的足迹遍布团场角落,实践的星火点亮初心之光。团队成员在祖国“西北之北”触摸到了信仰的温度,汲取到了前行的力量。成员们将以此次“三下乡”为新起点,将兵团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奋斗足迹迈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李婷婷 杨沛圻)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