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润边疆植美育,文传薪火显担当 ——昆明传媒学院“艺心向上”实践团探索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艺润边疆植美育,文传薪火显担当 ——昆明传媒学院“艺心向上”实践团探索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来源:鲁网 2025-07-28 12: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7月9日至16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文化润疆”号召,昆明传媒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艺心向上”实践团在音乐与舞蹈学院团总支书记刘文蕊的带领下,深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开展为期8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立足边疆地区文化发展需求,创新采用双线并行的服务模式,组建“乡村美育”和“暖村馨韵”两支分队,分别围绕“美育公益+文化传承”“文艺演出+慰问走访”两大主题,通过开展美育课程、文艺展演、非遗调研等特色活动,累计服务当地群众超8500人次,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边疆地区文化繁荣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美育润边疆:“1+N”模式激活非遗新活力

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振兴要求,“乡村美育”分队7月9日至14日创新开展“1+N”美育浸润行动,以1项艺术技能延伸N种文化体验,在勐腊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及勐捧镇曼安村、曼回庄村等7个村寨,开设音乐、舞蹈、非遗手工等特色课程40余节,惠及500余人次。

实践团独创“非遗美育”教学体系,将傣族嘎光舞、童谣等传统文化元素通过“示范-讲解-创编”三步教学法,拆解为“手位脚位组合”等易学模块。同时,引导学员完成250余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中国结、立体春)、漆扇等艺术作品,组织合唱、舞蹈成果展演22场。曼安村安心儿童之家负责人依安坎感动地说:“这些课程让孩子们第一次感受到民族艺术的魅力,他们眼里的光就是最好的答案。”

这种“技能传授+文化传承+创意激发”的三维美育模式,既为边疆群众打开了艺术之窗,更让非遗文化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实现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成效。

文艺惠民暖边疆:歌舞传情系老少

“暖村馨韵”分队以文艺服务践行民族团结,在勐腊镇上龙茵村、曼炸村、曼纳伞村等6个村寨创新开展“定点演出+流动快闪”活动,18场精彩演出覆盖2000余人次。7月10日傍晚,勐腊镇曼纳伞村的暖村活动结束时,89岁的傣族老奶奶紧紧拥抱着志愿者,久久不愿松开:“娃娃们跳得真好,吃饭没,以后一定要常回来看看啊!”夕阳的余晖透过人群的缝隙,为这一老一少的身影镀上温暖的金边,传统与现代在这一刻完美交融。

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志愿者们还深入村寨走访慰问了50余户留守孤寡老人家庭,通过物资捐赠和暖心互动让老人们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艺术点亮边疆:三场文化盛宴温暖勐腊

在为期8天的实践中,团队精心策划的三场主题演出成为当地文化盛宴。首场“民族一家亲”汇演在曼龙勒赶摆场举行,《彩云之南》等节目巧妙融合傣族舞与现代编创,以《子拉勒》为打跳伴奏,将气氛推入高潮,引得现场观众自发加入舞蹈。与此同时,“艺心向上”实践团与大理大学就业实践团偶遇,两队创新开展“文艺+医疗”志愿服务。民族歌舞表演吸引群众驻足后,医疗团队随即开展急救技能实训,重点演示心肺复苏等实用技术。两支团队优势互补,通过艺术展演与健康科普的有机结合,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一位当地商贩在演出结束时,热情赠送荔枝表示欢迎与致谢,令志愿者深受感动。

勐腊解放纪念碑前,一场特殊的“红色艺术党课”,“通过听革命历史、舞红色经典、诵英雄诗篇、悟初心使命”四维联动展开,青年学子用当代舞蹈语言诠释革命历史,让红色教育焕发新活力。

7月15日晚,“艺系老幼·情暖勐腊”的文艺晚会将活动推向高潮,实践团与当地老年大学联袂呈现18个精彩节目,以一首西双版纳州民歌《让我听懂你的语言》开篇,在《爱我中华》充满深厚情感的旋律中收尾,引得现场观众反响热烈。三场演出累计吸引5000余人次现场观看,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1000人次,获得当地干部群众广泛好评。

傣韵新传:校地共护非遗瑰宝

实践团深入非遗传承一线,专程拜访云南省级非遗传承人波旺香大师。实践团不仅掌握了傣族章哈的演唱技巧、传统武术的基本招式,还体验了象脚鼓等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最令人振奋的是,团队与章哈传习所共建了“大学生实践育人基地”,校地合作新模式,既为古老技艺注入了青春活力,也为高校人才培养开辟了特色路径。

在此次为期8天的实践征程中,“艺心向上”实践团以艺术为纽带,构建了“美育浸润+文化惠民+非遗传承”三维服务体系,实现了从“文化输血”到“文化造血”的转变。青年学子用艺术搭建桥梁,既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也为高校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更探索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校地共建新模式,让青春之花在边疆绽放,让文化之根在乡村深扎。

(曾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