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百千万”邮院学子“移”路护航乡村振兴

青春赋能“百千万”邮院学子“移”路护航乡村振兴

来源:鲁网 2025-07-28 11: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这个暑假,紧扣广东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要求,响应共青团广东省委 “百千万工程” 突击队行动的号召,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移” 路护航实践团奔赴中山市东凤镇。他们与全省 15 万青年学子并肩,扎根田间地头、深入社区基层,凭借专业知识破解乡村发展中的难题,让青春智慧与数字力量在 “百千万工程” 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彩。

数字引擎驱动特色农业升级

西罟步村,素有 “中国脆肉龙眼之乡” 的美誉,此时正值龙眼挂满枝头、香气四溢的季节。2025年7月11日“移” 路护航实践团将课堂所学化为服务乡村的动能,深度参与当地 “双龙” 文化节暨果王争霸赛。他们不仅承担着场地布置、宣传引导等志愿服务工作,更主动担当起乡村产业的 “数字推手”。团队成员充分发挥通信与新媒体技术专长,精心策划拍摄纪录片、撰写实践报告,借助新媒体矩阵,从多个角度、全方位讲述西罟石硖龙眼的故事,有力提升了这一特色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科技助农,不仅在于 “宣传”,更注重 “应用”。实践团精准聚焦产业发展痛点,在龙眼基地创新性开展 “数字赋能 AI 助农” 技能培训。队员们化身为 “田间讲师”,采用 “理论 + 实操” 相结合的方式,向种植户系统科普 AI 技术在病虫害识别、精准灌溉、产量预估等农业场景中的应用前景和操作方法,为传统农业插上智能的翅膀,助力特色产业实现降本增效、长远发展。

智慧桥梁跨越 “银发数字鸿沟”

针对数字化的“快捷”遇到老年人的“慢热”所衍生出的种种“不适应”问题,2025年7月15日 “移” 路护航实践团将服务延伸至东海社区,精心打造 “智慧助老” 课堂。他们凭借通信专业优势,创新构建起 “智能手机应用教学 - AI 技术探秘 - 反诈知识普及” 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为银发长者搭建起通往数字世界的便捷桥梁。

青年学子们耐心细致,手把手地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进行通讯、支付、就医预约等智慧应用,同时深入浅出地讲解 AI 知识,揭露常见的通信诈骗手法,切实帮助老年群体提升数字素养和安全防范意识,让 5G 时代的科技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老人,助力他们乐享智能生活。

科普启蒙点亮乡村未来希望

2025年7月16日在东凤镇东海社区,“移” 路护航实践团为青少年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红色通信小课堂”。从古代的烽火传信到如今的 5G 万物互联,队员们通过生动的讲解、展示老式电报机、拨盘电话等实物模型以及组织互动体验,串联起一部鲜活的通信科技发展史。

这堂课程不仅普及了通信科技知识,更巧妙融入红色通信故事,让青少年在了解信息传递重要性的同时,深刻感悟革命年代通信战士的智慧与担当,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科技报国、通信强国的种子,点燃探索科技奥秘的热情。

非遗焕新书写文化振兴印记

实践团还致力于激发乡村文化活力。2025年7月17日在东海社区逸湖半岛音乐广场,他们组织开展 “植物拓染” 非遗文化课堂。青年学子带领社区青少年亲手体验古老的植物拓印技艺,将自然之美永久定格在布帛之上。

这堂创意十足的课程,既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焕新,更是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由青春与童真共同绘就的独特绿色印记。活动增强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清新活力。

从田间地头的数字赋能,到社区邻里的智慧服务,再到面向未来的科普教育与文化传承,“移” 路护航实践团的邮院学子们,以通信人特有的专业和热忱,将论文写在南粤大地上,将汗水挥洒在乡村振兴一线。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青春力量是推动 “百千万工程” 落地落实的生力军,数字技术是激活乡村发展潜能的关键引擎,一幅青春与乡村共舞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