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职业学院:“五个坚持”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东营职业学院:“五个坚持”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来源:鲁网 2025-07-28 11: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东营职业学院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作了重点强调。近年来,东营职业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影响力、美誉度持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大幅提升。

一是坚持把牢办学治校政治方向,党建与思政工作成效显著。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深入开展“支部联学共建”开门抓党建活动,持续淬炼“三联三建三促”党建品牌,获评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均属历史首次。构建形成“六位一体”大思政育人体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入选国家民委项目,在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中获一等奖,并在全国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

二是强化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产教融合向深向实发展。树立“产教融合立校、科教融汇强校、创教融通兴校”发展理念,与东营经开区、黄三角农高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功能区,山东大学、天津大学等一流高校和万华化学、海克斯康等龙头企业合作,牵头建设联合体共同体14个、产业学院17个、产业创新研究院13个,初步形成“一体两院N中心”专业群发展新格局。按照省级标准建设完成黄河工匠学院。学校获评全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双百强”、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教育基地。

三是深化教学关键要素改革,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学校专业数量由57个调整优化至44个,精准对接东营“8+20”产业体系,高效匹配山东“十强”优势产业,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技术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的雁阵式发展格局。以群建院,向新逐绿,调整与规范二级学院设置及命名,主动适应现代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需求。着力推进教师技能过关测试,着力推进生产性实训项目建设,着力加强实训管理与制度建设,成效显著。

四是坚持引育并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量质齐升。严格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开展暑期全员入企实践锻炼,认真组织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6%以上。完善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引、育、留、用、服”机制体系,引进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累计聘用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技术能手、首席技师等高层次人才30人,博士数量增加至78人。创优人才成长发展环境,3名博士入选山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2人获批国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8人获评山东省教学名师、技术技能大师等称号,获评山东省博士创新工作站14个、省级产业创新研究院1个,累计立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

五是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新突破。加大与中国铁建、中国建材等央国企合作力度,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在马来西亚、突尼斯等国家建成“班·墨学院”、海外农业工程技术学院等境外办学机构3个。共招收来华留学生79名、来校交流师生112名。加强与友校间交流互鉴,学校先后派出6个出访团30余人次出访欧洲、非洲、中亚、东盟、东亚等国家的相关院校,有107名师生赴泰、赴俄交流学习,提升了学校国际影响力。学生参加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获奖2项,参加“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获奖23项,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3项。6个案例入选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等案例汇编,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绿能驼城-碳循”团队成功入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Movers4Climate绿色乡村青年行动”项目。(李涛  马东萍)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