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学子三下乡:关注流动儿童社区融合 助力义教服务精准施行

广外学子三下乡:关注流动儿童社区融合 助力义教服务精准施行

来源:鲁网 2025-07-27 13:4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7月11日,为响应“百千万工程”关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基层服务效能的要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晴耕知行队创新采用“调研+实践”双轨模式,深入广州天河区来穗人员服务示范中心及多个社区,通过问卷调研、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式,系统调查流动儿童社区融合现状。团队不仅精准梳理出流动儿童在心理关爱、文化融入、资源对接等方面的需求,更联动示范中心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公益课堂、主题夏令营等12项落地服务,直接服务流动儿童及家庭超100人次,有效助力社区优化服务供给,为“百千万工程”在基层治理中精准施策提供了青春实践样本。

图为夏令营开营仪式。曾川燕 供图

广州流动儿童社区融合:多方助力下稳步前行,仍需突破沟通壁垒

在广州天河区,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比例已达1:1,约110多万流动人口中,流动儿童群体是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通过社区服务优化、政策支持及社会力量参与,这些孩子的社区融合状况逐步改善,但亲子陪伴不足、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仍待解决。

社区服务成融合重要纽带

天河区来穗人员服务示范中心及各社区居委会通过多样化活动助力流动儿童融入。示范中心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强化儿童心理关爱服务,针对非公办小学缺乏性教育资源的问题,邀请专业团队入校开展性教育保护课程。暑期推出的公益课堂涵盖广府文化课、英语口语课、财商课等,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知本土文化、解锁技能。如10岁的李佳宥同学主动报名夏令营,对其中的手工课和折纸课兴趣浓厚,“在这里能交到新朋友,还能做自己喜欢的手工,很开心。”

社区还注重联动多方资源,与妇联、共青团、广州图书馆及公益组织合作,开展红色抗战闯关课、消防乐高安全营等特色活动。梁竣朝妈妈作为家长代表表示:“夏令营让孩子减少了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还学到了安全知识和手工技能,老师的负责让我们很暖心。”

图为小朋友们认真地上“了解记者”系列课程。 蔡婷 供图

图为志愿者们组织小朋友参与红色抗战游戏。  黎杨一非 供图

融合现状总体向好,仍存现实挑战

从社区反馈来看,流动儿童融合状况整体良好。示范中心徐主任给出8分左右(满分10分)的评价。徐主任认为,社会支持和关注度的提升是关键,“近年来性教育、心理关爱等服务力量不断加强,夏令营、学业辅导等活动为孩子提供了更多成长空间。”

调查数据显示,66.67%的流动儿童在学校有较多朋友,62.5%对学校课外活动感到开心,45.83%认为自己和城市里其他小朋友没什么两样。但亲子陪伴不足成为突出问题,郝社工指出:家长因工作繁忙,与孩子沟通时间有限,部分家庭甚至难以参与社区活动。此外,流动家庭与社区间存在信息壁垒,“他们办居住证时才去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时间与我们错开,上门常遇不到人。”

图为表演舞狮者下台与观众互动。 曾川燕 供图

政策与社会力量协同,未来需强化精准服务

政策导向被认为是影响融合的首要因素。七月初广东省纳税政策调整后,示范中心第一时间通过公众号发布信息,帮助流动家庭把握入学等相关机会。徐主任强调:“目前流动儿童基本生存问题已解决,关键是让他们平等享受教育和发展资源。”

针对家长对政策知晓度低的问题,社区正拓展宣传路径,通过个案辅导、上门讲解等方式提升政策普及度。同时,社区服务持续补充学校教育,如开展心理团体辅导、科学小实验等活动,满足孩子多样化需求。

图为小朋友们正在观看动画片。 曾川燕 供图

随着各方努力,流动儿童的社区归属感逐步增强。正如社工代表徐主任所说:“一个孩子融入得好,不仅要有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更要能通过社区活动发展社交、获得支持。”未来,破解沟通壁垒、强化资源精准对接,将是推动流动儿童更好融入社区的关键。

图为开营仪式学校师生和社工、小朋友们的合照。 陈相因 丁和乐 供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晴耕知行队以“调研+实践”模式为流动儿童社区融合注入青春动能,既精准捕捉需求,又推动服务落地。晴耕知行队用专业与热忱搭建起高校、社区与流动家庭的桥梁,让公益课堂、夏令营等活动更贴合孩子心声。这份青春实践不仅丰富了基层服务形式,更彰显了青年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动担当,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鲜活力量。(郑晓漫)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