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烟草:助力乡村振兴 群众增收有“叶”可依

咸丰烟草:助力乡村振兴 群众增收有“叶”可依

来源:鲁网 2025-07-25 16:0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进入7月以来,鄂西山区咸丰县烟叶陆续进入采收打顶期,广大烟农在绿油油的烟田里忙碌穿梭,绘就出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振兴图景。近年来,咸丰县依托烟叶产业,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典型范例。

烟叶采收打顶是烟叶生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烟株的养分分配、烟叶的成熟度以及后续烘烤质量。该环节劳动强度大、时效性强、用工需求高。一般而言,每亩烟田每天需要2至3人开展打顶作业,完成一个烟农的打顶周期通常持续一至两周,人工成本为100元/人/天左右。每年打顶高峰期,咸丰县大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中老年群体积极参与,依托农村合作社,构成了一支经验丰富、操作娴熟的务工队伍。他们奔波在田间地头,熟练地完成每一个动作,不仅保障了烟叶采收进度,也提高了烟田管理的整体水平。对于留守在家的农民而言,打顶工作成为重要的增收来源。在当前农村部分群体就业渠道较为有限的情况下,烟叶产业的发展有效释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弱势群体创造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撑和经济保障。

随着采收工作的完成,烟区陆续进入编烟阶段。编烟是烟叶烘烤前的重要准备环节,整个烟叶烘烤过程需持续近一个月,用工量大且对技术要求高。工人们将一片片采收好的烟叶有序整理、分类捆绑,为后续烟叶烘烤创造良好条件。咸丰多个收购站点,记者看到编烟工人动作娴熟、配合默契,形成了一条高效有序的劳作链条。另外,一根竹竿一根细绳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竹竿的一侧架在细绳,方便工人在另一侧编烟)

咸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唐崖烟站站长宋兴宜介绍,近年来,烟草部门围绕烟叶产业提质增效目标,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前期在栽培环节,向烟农发放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补贴;后期在烘烤分级阶段,则鼓励使用智能化设备和规范化管理模式,推动烟叶等级质量双提升。同时,烟草主管行业积极争取政策资源,充分落实烟叶返税政策,为地方财政增收提供保障,助力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条件。尤其是在鄂西林源的山区乡镇以及下属村镇,在烟叶产业的带动下,当地政府基于上一年度烟叶税收政策收入为山区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不断进行注资施工完善,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统计,咸丰县烟叶产业年均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超万人次,直接或间接为农户增收上亿元。尤其是在偏远山区,烟叶种植已成为不少农民家庭的重要经济支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当前,咸丰县正以烟叶产业为依托,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推动“种—收—烤—收购—加工”一体化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下一步,咸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将继续深入落实上级部署,结合地方实际,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科技服务,助力烟农提升管理水平和种植效益,推动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咸丰县烟草专卖局李怀博)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