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资兴:黄旗洞村的“幸福路”

湖南资兴:黄旗洞村的“幸福路”

来源:鲁网 2025-07-25 14: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农忙时节,走进湖南资兴州门司镇黄旗洞村,一株株雪茄烟叶翠绿欲滴,像被晨露洗过的翡翠,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一行行烟垄整齐划一,如五线谱般在山间铺展,勾勒出层层叠叠的韵律。

旧貌换新颜,烟田成宝地

采摘时节,65岁的刘越迫不及待的走进了雪茄烟田。手指在烟叶间灵活穿梭,一片片成熟的雪茄烟叶被麻利地摘下,轻轻放进篮筐。“这雪茄烟叶啊,就跟咱村里的娃一样,得精心伺候着。”刘越的脸上满是慈爱,篮筐里的烟叶渐渐堆成了小山,带着清新的泥土气息。

(刘越正在采摘雪茄烟叶)

刘越望着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雪茄烟田,说道:“2023年前,这里只种水稻,村里的年轻人没有一个愿意种,又累,也赚不多少钱,都出去打工。多亏了烟草公司的人,让我们知道原来这里还可以种植雪茄烟叶”。

2023年,资兴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工作人员来到黄旗洞村,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土壤检测,认定这里非常适合种植雪茄烟叶。为了让村民们放心,资兴市局(分公司)不仅提供了免费的雪茄烟苗,还派来了技术员驻村指导。“从翻地、起垄,再到移栽、采摘,包括晾制,技术员天天跟着,比自家种庄稼还上心。刘越说,第一年他就将自己50亩田种上了雪茄烟叶,收入13万多,这让他又惊又喜。

如今,黄旗洞村在资兴市局(分公司)的帮扶下构建起“雪茄烟叶种植”为主的“烟叶-水稻、生姜”轮作体系,实现由单一的烟草制品产业向多种经济作物种植的产业链发展,实现当地烟农增收。

科技添动力,种烟更轻松

“滴滴!大家注意了,今天下午有暴雨,赶紧把刚摘的烟叶搬进晾房。”烟农微信群传来烟叶技术员余昂乘的语音,烟农们纷纷行动起来。刘越也加快了手上的动作,他知道,这是村里的智能气象站发挥了作用,提前预警让大家心里有了底。

(技术员李毓正在查看晾房里的温度和湿度)

在黄旗洞村,科技种烟已经不是新鲜事。资兴市局(分公司)不仅给村里配备了智能气象站,还引进了一系列先进设备。在晾房间,技术员李毓正在查看晾房里的温度和湿度。“以前晾制雪茄烟叶靠温湿度计,晾房这么大温度和湿度不一定均匀。”他指着墙上的设备显示屏,“现在好了,设定好参数,整个晾房都由机器自动控制,温度、湿度都能精准把控,晾出来的雪茄烟叶色泽好、品质高”。

合作聚合力,日子有奔头

“我在合作社负责烟叶分级,一个月能挣2500块,还不耽误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村民赵丽说,像她这样在合作社上班的村民还有30多个,大家足不出村就能挣钱。

自从2023年雪茄种植基地落户黄旗洞村后,黄旗洞村已经建成资兴市首个乡镇雪茄烟叶生产基地,首个雪茄烟叶种植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的模式,统一育苗,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回购,每年带动当地村民就业达150余人,仅黄旗洞村就有50户村民从中直接受益,人均月收入达2000-2800元,让村集体增加收入、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双向奔赴”。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烟田上,一片金黄。刘越站在烟田边,望着远处连绵的青山,心里美滋滋的。“今年收到钱后,打算给孙子在城里买套房付个首付。”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夜幕降临,晾房里的雪茄烟叶还在静静地晾制着,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黄旗洞村村民家的的灯光逐渐亮起,像一颗颗闪烁的星星。在资兴市局(分公司)的帮扶下,黄旗洞村正借着雪茄烟叶产业的东风,一步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村民们的“幸福路”就像这晾制中的雪茄烟叶,越来越香甜。(谢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