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西夏区 贺兰山下描绘乡村振兴新景

宁夏西夏区 贺兰山下描绘乡村振兴新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25 14: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一股混合着新鲜树脂与混凝土的清冽气息,在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奇讯牧业新建的奶制品车间里弥漫。工人们弯着腰,手中的刮板将青灰色的环氧浆料均匀推开,地面瞬间变得光洁如镜。“这层地坪可是车间的‘铠甲’,既要防滑耐压,还得符合食品生产的卫生标准!”工程师老李抹了把额头的汗珠,手指敲了敲旁边巨大的银色制冷罐,发出沉闷的回响,“下个月,咱们镇的牛奶就能变成酸奶、奶酪,卖进远近各大超市!”搅拌机的轰鸣声,仿佛是为即将投产的生产线奏响序曲。

这热火朝天的场景,正是兴泾镇以项目撬动产业升级、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作为西夏区重要的产业集聚地,兴泾镇围绕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目标,持续深耕产业升级、设施提升、农产品增值等重点领域,全力推动涉农项目谋划和建设。今年,全镇共精心谋划储备涉农项目13个,总投资3013万元。其中,兴泾镇西干村人居环境改造工程(2025年以工代赈示范项目)已基本完工。这项惠及全村的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不仅重塑了村庄“颜值”,更为260余名村民发放劳务报酬130余万元,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见证家园的蜕变。

产业的脉搏,在贺兰山西路街道化作了水波的律动。走进良渠稍村的南美对虾养殖观光基地,巨型养殖池泛着粼粼波光。“去年一期投产的项目已带动10户村民年均增收6万元;眼前这崭新的二期车间,即将辐射带动周边500亩的水产养殖,吸引更多农户投身这条富民新赛道。”贺兰山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于颖介绍道。

近年来,贺兰山西路街道聚焦“高端水产养殖、特色果蔬种植、休闲观光农业”的产业定位,压茬推进良渠稍村高端水产养殖项目,扩大对虾、鲈鱼等养殖规模,形成超150亩集中连片高端水产养殖区,年创收400万元;整合犀牛湖、同阳新村高端水产养殖园区及食用菌园区产业,打造“一湖两园区”农文旅融合产业链;实施三闸村四季育苗棚、同庄村蔬菜园区等项目,建成精品果蔬种植园区4690亩,打造“芦花果蔬”品牌,构建产销一体模式,努力构建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当虾池泛起涟漪,镇北堡镇华西村乡村振兴产业园里则飘散着果蔬的芬芳。新到位的冻干设备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本地新鲜的枸杞、水果,经过冻干技术处理,价值能翻好几倍,销路更广了。”

项目负责人介绍:“设备租金保底,每年还须从特殊群体中优先选择招聘员工至少10人,每少招一人年租金按照3.6万元/人上浮!”

在镇北堡镇,特色产业呈现多元发展态势——影视摄影棚吸引剧组入驻,带动周边群演、餐饮等业态;枸杞芽菜厂、现代设施温棚稳定产出,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华西村乡村振兴产业园一期、二期项目接连投产,形成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吸引上百名村民返乡就业创业。冻干设备的加入,为产业链增添了深加工的新环节,也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的链条更加稳固。(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摄影 孙蕊)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