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熟虞山街道元和路一期的村民戴菊英终于放下了困扰她6年的心头事。她家的自建房开始建造,从此告别老破旧危房,即将入住新建房安享晚年。此外,还有9户村民的家与戴菊英家一起开工。
这是虞山街道人大有力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往前端走、往深处走,在基层落地生根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常熟市人大常委会虞山街道工委紧扣“打破监督盲区、疏通服务堵点、拓宽民主路径”三大目标,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深植基层沃土,让群众在民主选举、决策、管理、服务、监督中实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书写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鲜活样本。
两封来信,提升人大工作能力水平
去年12月18日、21日,虞山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朱卫东收到元和路居民戴菊英等人来信,反映他们的住房是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由于受当时建筑条件的限制,所用的材料都是石灰、黄沙、烂泥,预制楼板空心墙,40多年的房子年久失修,每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安全风险如影随形,希望街道人大工委能为他们解决住房难题。
收到来信后,街道人大迅速行动:72小时内完成现场踏勘,10个工作日内组织规划、住建等部门会商,15天内形成初步解决方案。通过十多次实地调研和方案论证,最终敲定“两组三联体”改建方案,既保留传统建筑风貌,又大幅提升居住品质。
虞山街道人大代表视察住宅小区消防安全工作。图片由虞山街道提供
此外,街道两级人大代表对房屋陈旧、设施落后、空间杂乱的五个自主更新区域开展调研座谈会商,充分发挥代表优势,成功助力破解城中村自主更新难题,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除了自主更新改造工程,街道人大工委精心部署开展“春雷”行动和“啄木鸟”行动,全面构建了“人大监督+数字赋能+全民共治”的城乡人居环境治理新体系,通过人大代表全程沉浸式履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推动环境整治从“运动式”转向“常态化”,为环境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虞山样本”,也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温暖和力量。
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春雷”行动。图片由虞山街道提供
三大品牌,彰显基层民主创新活力
2022年以来,作为苏州市首批高水平基层立法联系点示范点,虞山街道人大工委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抓、政府配合、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立法意见征询新形式,建立反馈网格,丰富民主立法新实践。
现已建立联系点支持单位22个、设立51个立法信息采集点。20名律师、会计师、工程师、执法人员、医生、教师等组成的专家库,为立法工作提供更广范围的意见建议。
每季度采集点都会邀请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律师现场向市民宣讲相关法律条款,目前已开展100多场宣讲会,举办30多次立法意见征询座谈会,收集上报立法意见100多条,被录用近30条,切实发挥了联系点倾听人民声音、凝聚人民智慧、回应人民期待的作用,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微声细语重千钧”。
2023年8月25日,常熟市虞山街道普法栏目“丽丽说法”首期开播。常熟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赵丽丹与虞山司法所所长何丽华组成直播搭档,和学校、律师以及家长代表一起探讨“网络时代的未成年人保护”。
45分钟的直播中,她们通过解读典型案例、普及法律知识来引导受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传承古今“弦歌之治”的同时,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普法栏目“丽丽说法”首期开播。图片由虞山街道提供
为了进一步加强群众与人大代表的双向交流互动,2023年虞山街道人大工委在常熟率先探索基层问政机制,围绕街道热点问题、群众身边“关键小事”等开展“问政虞山”专题询问活动,以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进行现场问答,实打实回应群众期盼、民生关切。
“街道在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工作方面,现阶段是否有相关尝试?”居民代表在活动现场提问。
民政部门负责人表示,街道在城区构建“15分钟综合为老服务圈”的基础上,在洩水村、元和村、建华村设立“为老睦邻点”,提供健康咨询、理发便民等全方位服务,并在洩水村打造街道首家村级“老年爱心食堂”,解决村里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同时,在甸桥村、建华村、兴福社区完成253户农村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构筑出安全、舒适、便利、无障碍的养老环境。
在每年一期、每次近2个小时的问政活动中,群众问出了痛点和压力,人大代表也答出了举措和担当,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
“问政虞山”专题询问活动。图片由虞山街道提供
千条建议,架起干群连心桥梁
走进虞山南片区(龙舟基地)人大代表工作站,里面简单布置了一张会议桌和十几把椅子。
“别看布置简单,但它起到的作用可不简单!”常熟市人大代表、大湖甸村党总支书记缪钧每月5号都会来到这里开展“虞话坊”活动,与周围的老百姓见面聊天,收集他们当下关心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汇总到街道人大工委,进而协调解决。
这不仅仅是大湖甸村村民享受的待遇,只要是生活在虞山街道的百姓,每月5号都可以就近参加“虞话坊”。“从收集问题到答复选民,整个流程不超过15个工作日。而且,代表们和居民们都要对答复内容评价为‘满意’后才算办结。”北门大街社区党委书记苏咏梅说。
虞山街道目前已有6个代表工作站、45个代表联系点和45个村社区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虞话坊”活动,把倾听人民声音的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延伸至居民的“家门口”。
“虞话坊”选民接待工作。图片由虞山街道提供
自2023年10月“虞话坊”平台搭建至今,已有300余人参与“虞话坊”活动,收集700余条意见建议,人民群众的“金点子”已经转化为城市治理的“金钥匙”、便民利民的“金果子”。
今年3月,街道开发建设“民意码上办”和“码上见代表”二维码平台,作为线下民意收集的线上补充,让群众随时可以“点单”反映问题,实现民意收集全天候,以“数字人大”建设更好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目前已收集意见建议200余条。
此外,街道人大推出“虞山论坛”活动集民智,邀请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专家、学者等有识之士齐聚一堂,与街道相关部门一起围绕历史街区更新、农宅自主更新、农村人居环境、文旅产业发展等课题进行讨论,通过面对面沟通、点对点交流,提出意见建议50余条,让群众的意见最大化地被吸收进政策的制定、措施的落实之中。
(苏报融媒记者 施含韵 /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