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山东潍坊寿光市侯镇的乡间小道上,一辆半旧的电动车穿过带着露珠的田埂。车筐里《烟草专卖法宣传册》与印着卡通图案的铅笔静静相依——驾车人正是山东潍坊寿光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第五基层服务站站长樊永和。
裤脚沾着的泥土,是他扎根基层十余年的印记。眉宇间的暖意,藏着一名共产党员对群众的赤诚。从校园课堂到零售店铺,从田间地头到集市街头,他以“守正”之心践行初心,用“创新”之举传递温情,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为民惠民的动人篇章。
安全宣讲:织密守护生命的“防护网”
五月的东岔河小学,院墙内的月季正探着脑袋往外瞧,层层叠叠的花瓣缀在枝头,顺着斑驳的砖缝漏出半墙春色。樊永和刚走进校门,就被一群孩子围住,“樊叔叔,您今天给我们讲什么呀?”在这所偏远的乡村小学里,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务工的日子里,樊永和与同事们对孩子的陪伴,成了他们最幸福的时刻。
“今天咱们玩‘安全闯关’的游戏!”樊永和蹲下身,从包里掏出印着安全标语的卡通贴纸,“谁能答出过马路的口诀,就给贴颗星星!”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把交通安全编成“红灯停、绿灯行,斑马线上看分明”的顺口溜。讲防欺凌,就用“小刺猬不惹事也不怕事”的故事教会孩子自我保护。演示用电安全时,特意让孩子们摸摸干燥的抹布与浸湿的毛巾,直观感受“水导电”的道理。
图为樊永和(右一)为学生捐赠学习用品
今年端午恰逢六一,樊永和的电动车筐装得格外满:《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按年级分好类,篮球上用马克笔写着孩子们的名字,24色水彩笔在阳光下闪着彩光。“谢谢樊叔叔,我终于有新篮球啦!”10岁的小鹏抱着球跑向操场,这个藏了半年的小小心愿,没想到早已被樊永和悄悄地记在了本子上。校长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感慨道,“这些孩子缺的不是文具,是有人把他们放在心上。烟草上工作人员带来的,是比礼物更珍贵的牵挂。”
对樊永和而言,宣讲烟草专卖法是职责所系,而守护未成年人成长,则是刻在骨子里的担当。他常说“孩子是地里的春苗,得有人帮着挡挡风雨。”除了校园,集市的菜摊旁、村口的大槐树下、社区的文化广场,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反诈骗宣传时,他把案例编成“陌生来电多盘问,转账之前找亲人”的快板,跟着大爷大妈的节奏打拍子。防溺水宣讲,他带着救生衣现场演示“遇人落水不盲目,大声呼救找帮助”。讲垃圾分类,就拎着三色垃圾桶蹲在垃圾桶旁,手把手地教村民们“菜叶果皮进绿桶,塑料瓶罐投蓝桶”。侯镇大集上,卖豆腐的李叔听完他的讲解,拍着大腿庆幸,“昨天有人说我中了汽车,要不是你说这是骗局,我差点就把养老钱转出去了!”
精准帮扶:铺就通向富裕的“暖心路”
樊永和的工作笔记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片区地图,127个红圈标记着零售户的位置,其中13个圈旁画着五角星——这些是需要重点帮扶的特殊户。老方的铺子就在五角星之列,紧挨着车水马龙的昌大路,15平方米的空间撑起了一家三口的生计。四年前的车祸让老方右腿神经受损,拎桶水都要扶着墙喘半天,进货时单腿蹬着三轮车挪货的模样,总让樊永和心里沉甸甸的。
“樊站长,您又来啦?”听见熟悉的电动车声,老方从柜台后探出头。樊永和停好车,径直走到货架前,伸手把歪倒的酱油瓶扶稳,“你这货摆得东倒西歪,顾客想拿都费劲。”他蹲下身,膝盖抵着货架底边,一点点把零食、日用品按类别归置整齐,边摆边问,“上次说的侯镇酱菜代理,想通了没?”
图为樊永和(左)为零售客户讲解经营提升方案
老方搓着粗糙的手腼腆道,“想是想,就是……启动资金还差些,我正为这事发愁呢。”樊永和直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愁啥愁,咱把心放在肚子里,这事我来办。”第二天一早,他骑着电动车带老方跑遍了周边三家酱菜厂,正午的太阳晒得柏油路发烫,俩人顶着草帽比对样品,把每个厂家的供货价、配送范围、结算方式都记在本子上,最后选定了镇西头的“老侯家酱菜”——本地人开的厂子,愿意先供货后结款。
可签合同前一晚,老方攥着衣角找到樊永和,“押金要三万,我实在凑不齐……”樊永和当即翻开“助农小额贷款”政策文件,“这政策就是给咱老百姓办的,我帮你办。”樊永和认真收集老方经营的相关材料,帮助他顺利申请到助农贷款。
拿到贷款审批单那天,老方红了眼圈,“要不是你的上心,我也做不成这个买卖啊。”签合同时,樊永和特意盯着条款逐条核对,硬是为老方争取到“厂家上门卸货”“滞销包退换”的优待,“你腿脚不便,这些得写进合同才稳妥。”
后来,樊永和又帮老方申请加入了“惠民有潍”服务中心,斑驳灰暗的招牌成为清新的绿色系,模糊的橱窗玻璃变得晶莹透亮,黑白基调的柜台与现代化的店铺风格相得益彰;灯光以柔和的莹黄和清凉的暖白为主色,整洁干净的氛围让店铺更显大气。曾经昏暗闭塞的小店,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村里的网红店铺。
铺子的角落摆上了两张折叠桌、一台饮水机,墙上挂起“司机休息处”的牌子。跑长途的货车司机路过时,进来喝口水、充充电,顺手买速食、带瓶水,老方的生意竟比以前好了三成。“你看这酱菜,昨天刚到的货,今天就卖了半箱!”老方指着货架上的玻璃瓶,眼里的光越来越亮,“樊站长,我要是干不好,都对不起你这磨破的鞋底子!”樊永和笑着摆摆手,“你把日子过红火了,比啥都强。”
创新引领: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在樊永和的片区,90后零售户小陈的铺子总透着股文艺气——墙上挂着他画的《侯镇风光》,柜台里摆着捏了一半的面塑小人。“小陈,你这手艺藏着宝呢!”樊永和盯着画作忽然眼前一亮,“侯镇面塑、草碾草编都是非遗,你把画画和这些结合,弄个‘零售+文创店,准能火!”
小陈起初犯嘀咕,“卖烟的铺子搞这个能行吗?万一赔了可咋整!”樊永和知晓他的顾虑,便拉着他拜访当地资深的面塑艺人,又跑到草编合作社看出口样品,“你画的年画能印在草编包上,面塑小人能做成柜台摆件,老手艺得让更多人看见。”
图为樊永和(左)与零售客户直播讲解草编工艺品
三个月后,小陈的铺子变了样:柜台旁设起“非遗角”,草编灯笼悬在房梁上,面塑“福禄寿”摆进玻璃展柜,连货架上都印上了小陈画的乡土漫画。有回樊永和路过,正撞见几个年轻人举着手机拍视频,“这店太有特色了,面塑小人我要一对!”
今年寿光菜博会,樊永和凌晨四点就来帮小陈搭摊位,蹲在地上摆展品时,汗水顺着脸颊滴在宣传海报上。那天,50多个面塑小人、30套文创明信片一售而空,还有济南客户当场预订100个草编收纳盒。“现在月营收比以前翻了两倍多!”小陈算起账来笑得合不拢嘴,“下个月想上直播卖非遗产品,还得请樊站长来支招!”
图为樊永和(右)与零售客户录制非遗面塑宣传视频
暮色渐浓,樊永和的电动车驶在回服务站的路上,车筐里的宣传册少了一半,笔记本上新添了两行字。“东岔河小学下周讲防校园霸凌”“后天帮老方联系酱菜厂补货”。他常对同事们说,“咱们不只是搬货卖货,是把文明和责任传递到老百姓手里,也是把关怀和担当践行在点滴之中。”
晚风从麦田吹来,带着麦浪的清香。这位扎根基层的共产党员,用脚步丈量着民生的温度,以实干诠释着“为民服务”的誓言。在他身后,那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正生长出更多幸福的故事。(通讯员:王乐弘)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