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延安开展红色研学实践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延安开展红色研学实践

来源:鲁网 2025-07-24 12: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积极响应省委教育工委“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号召,2025年7月中旬,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团委组织“青春追寻红迹·挺膺赓续初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为期三天的红色研学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校党委副书记佘占宏、校团委书记袁媛、副书记乔瑞带队,团委干事、各二级学院团总支书记及23名学生代表参与。此次活动通过沉浸式研学,着力打造行走的生动思政大课。

为进一步推动活动走深走实,7月13日,校党委副书记佘占宏代表学校参加了由省委教育工委主办的“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启动仪式。

“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启动仪式现场

“青春追寻红迹·挺膺赓续初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合影

重走革命路,触摸信仰温度

实践团队深入延安革命圣地,先后走访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杨家岭中共中央旧址、鲁迅艺术文学院、凤凰山革命旧址、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宝塔山及枣园革命旧址。通过文物史料、历史影像、旧址实景及红色教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系统重温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奋斗历程,深刻感悟革命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每一处红色地标都是理想信念的鲜活教材。

团队成员认真学习感受红色精神

寻根梁家河:一堂生动的“田野思政课”

团队将梁家河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课堂。师生们走进知青旧居,触摸简陋的土炕、书架,参观沼气池、知青井等历史印记。在窑洞前、田埂边,深刻体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谛,切身感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信念伟力。

团队成员于梁家河学习参观现场

团队成员于延安文艺纪念馆合影

艺术为民:惠民演出亮风采 宣讲精神入人心

专业实践与红色研学深度融合,是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同学们精心策划,在延安新城广场为当地群众奉献了一场特色鲜明的“文艺为民”惠民演出。二胡独奏、诗歌朗诵、民族舞蹈、快板说书、集体合唱等节目,将红色精神融入艺术表达,用专业所学宣讲党的故事、延安精神,赢得观众热烈掌声。这场演出不仅是艺术实践,更是一次面向群众的“文艺宣讲”,展现了陕艺学子的责任担当与青春风采。

惠民演出现场

经典诵读:赓续红色血脉

面向巍峨宝塔,全体成员齐声朗诵《回延安》,抒发对革命圣地的深情与敬仰。在张思德纪念广场,同学们庄严肃立,铿锵有力的《为人民服务》诵读声,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于心。当青春誓言融入实践沃土,红色基因在躬身力行中接续传承。

团队成员诵读学习现场

在行走中淬炼,于实践中成长

三天的沉浸式研学,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队员们纷纷表示,延安之行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要将延安精神内化为前行的动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锤炼品格、增强本领,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此次“三下乡”红色研学活动,是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强化青年思想引领的重要实践。学院将持续挖掘红色资源育人价值,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团队成员及指导老师合影

活动结束后,实践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研学为契机,立足本地实际,持续在各自家乡或返校后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与学习宣传活动,切实把在延安汲取的精神养分传播出去、实践下去,努力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时代精神的践行者、社会发展的参与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