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7月12日至18日,北方民族大学“新时代红色六盘”暑期实践队赴宁夏隆德县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实践队以“追寻红色足迹、砥砺初心使命”为核心,通过“追寻、传承、看见、发扬”四大主题活动,在革命老区的历史场景与现实实践中,上好了一堂立体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
追寻:重走长征路,在革命足迹中砥砺初心
7月13日,实践队以“追寻”为主题,走进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开启重走革命道路的研学之旅。在六盘山长征纪念广场,全体党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以铿锵誓言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与继承革命传统的决心。
随后,师生沿2.5公里“红军小道”徒步前行,途中打卡雕塑群、纪念馆等18处红色景点,沉浸式学习长征重大历史事件。通过触摸历史场景、聆听革命故事,队员们深刻感悟长征路上的艰辛与信念。“重走革命道路不仅是身体的跋涉,更是思想的淬炼。”队员们表示,将以长征精神为指引,坚定理想信念,在青春赛道上奋勇争先。
传承:漫步老巷子,在市井烟火中触摸红色根脉
7月14日,实践队以“传承”为主题深入走访隆德老巷子,在青砖黛瓦与市井烟火中追寻红色印记。蜿蜒的青石板路铭刻着峥嵘岁月,斑驳的墙壁、古朴的门楼如同无声的史书,诉说着革命年代的使命与担当。队员们通过“看、听、做、思”的立体化学习,感受新旧交融的时代变迁。
“这条老巷是浓缩的党史教科书,从‘青石板路’到‘时代大道’,我们读懂了革命信仰与奋斗精神。”学生代表高继林感慨道,此次走访打破了传统课堂边界,让红色教育融入生活场景,让队员们理解到红色基因不仅在宏大叙事中,更藏于市井细节里。
看见:探秘博物馆,在文物史诗中感悟红色基因
7月15日,实践队以“看见”为主题走进隆德博物馆,在沉浸式参观中探寻历史脉络。展柜里,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一幅幅定格峥嵘岁月的历史照片、一份份记录先烈事迹的文献资料,无声诉说着革命战争年代隆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壮丽史诗。
队员们驻足凝视,在文物与历史记忆中汲取奋进力量。“每一件文物都是红色基因的载体,让我们读懂了‘不屈’与‘坚守’。”通过深度观察与场景重塑,队员们对隆德乃至中国革命历程有了更具象的认识,红色基因的种子悄然植入心田,延续红色血脉的责任感愈发强烈。
发扬:校地共携手,在研学交流中构建育人新生态
早在7月12日,实践队便以“发扬”为主题,与共青团隆德县委开启系列研学交流活动,并于7月16日召开专题交流会。北方民族大学带队指导教师赵迎辉、学生代表与共青团隆德县委书记马昊及相关工作人员参会,共探红色文化传承与青年培养路径。
会上,赵迎辉分享了实践队研学历程与收获,介绍了学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色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成果,并提出联合制作暑期三下乡微电影《曙光》的合作意向。马昊肯定了实践队的研学成果,强调红色文化是隆德县的优势资源,双方在校地协同育人、红色基因互补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并就志愿服务、实习实践等达成共识。
此次三下乡活动,通过重走长征路、探访老巷子、研学博物馆、校地共交流等多元形式,让青年学子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深刻感悟革命精神。北方民族大学表示,将持续以“行走的思政课”为载体,推动红色教育走深走实,让红色基因在青年一代中代代相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