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飞校成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人才摇篮

黄埔飞校成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人才摇篮

来源:鲁网 2025-07-23 16:3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无人机划破广州长洲岛上空的云层,一群学员在军方批复的314万平方米空域内进行超视距飞行训练。这些学员来自土木工程、物流运输甚至“宝妈”群体,如今他们手握操纵杆,成为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崛起的第一批“空中骑兵”。

在广州黄埔区长洲岛上,广州黄埔飞校迎来成立一周年庆典。这所由广州市低空经济产业政策孵化的培训机构,凭借近100%的实飞考试通过率和累计培养200余名专业飞手的成绩单。作为华南首家“培训-考证-就业”一体化无人机职业培训机构,其创新实践正通过中宣部“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向全国。

01 政策赋能,打造低空经济“黄埔军校”

在黄埔区作为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的战略引领下,黄埔飞校依托“4+9+N”低空起降点规划,构建了完整的“培训-实践-就业”闭环生态。政策红利转化为人才培养动能,学校成为广东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关键引擎。

广东省发改委数据显示,广东已聚集全国30%的低空产业链企业,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全国95%,工业级无人机占54%。产业爆发性增长带来巨大人才缺口,专业飞手成为稀缺资源。“低空经济的星辰大海需要更多人共同点亮。”黄埔飞校副总经理夏怡透露,学校计划年内将招生规模扩大至2000人,为行业持续输送“即战力”人才。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这座“黄埔军校”正成为低空经济人才储备的核心基地。

02 模式革命,破解行业培训痛点

面对传统培训机构预付学费高、实操资源少的痛点,黄埔飞校打出创新组合拳:

- 首创分段收费模式,将费用拆解为“报名-理论-实操”三个阶段支付,降低学员经济风险

- 提供30天免费住宿,优化交通指引,解决异地学员后顾之忧

- 建设6000平方米现代化实训基地,配备军方特批空域和电子桩考试模拟系统

这些创新使零基础学员平均35天就能考取执照。一位土木工程师学员分享道:“无人机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改变人生的钥匙。”通过培训转型,他成功将科技赋能建筑领域高空作业。

教学创新直接带动就业质量提升。毕业生广泛服务于物流配送、农业植保、消防应急等领域,部分学员月薪突破万元,物流从业者薪资涨幅超40%。

03 多元学员,书写“蓝天蜕变”故事

在黄埔飞校训练场上,学员构成展现低空经济的普惠价值:

- 职业转型者:土木工程师跨界无人机领域,用科技革新高空作业

- 宝妈飞手:两位孩子的母亲重启职业生涯,成为灵活就业典范

- 技能提升者:物流从业者抓住行业红利,薪资实现跨越式增长

“我们为外地学员累计提供超3000天免费住宿。”夏怡介绍,学校通过“理论+模拟+实飞”系统化培训,打破技能提升门槛。这种包容性培养模式,使无人机驾驶成为新质生产力时代的重要职业技能通道。广州市人社局同步推出无人机驾驶公益培训课程,作为“传承红棉匠心,技能照亮前程”系列技能大师课的核心内容,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政策层面对无人机技能普及的重视可见一斑。

04 产学研融合,构建三维人才生态

站在周年的新起点,黄埔飞校宣布三大战略升级:

- 技术革新:年内引入AI智能纠错系统,构建智慧化教学体系

- 校企联动:与物流企业、科技公司共建“订单班”,实现“入学即就业”

- 科普普惠:启动“无人机进校园”计划,培育青少年航空梦想

更深远的布局正在展开。学校与亿航智能联合开展载人无人机(EH216-S)研学项目,布局未来低空交通;联合职业院校共建“低空人才蓄水池”,开放飞行基地承办专业赛事。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路径,使飞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生态系统的关键节点。正如中宣部“活力中国调研行”调研显示的,广东坐拥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的背后,正是黄埔飞校这样的“人才孵化器”在提供核心支撑。

05 标杆引领,定义行业未来标准

作为经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China)认证的培训机构,黄埔飞校正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其创新实践获得央视、中国日报、新华网等央媒集中报道,成为行业创新样本。

未来规划更具雄心:

> 扩招教员团队10倍,争取大型无人机培训资质

> 打造覆盖轻、中、大型无人机的全链条培养体系

> 推动分段收费成为全国行业标准

“我们始终坚信,只有将学员需求与行业趋势深度融合,才能真正为低空经济输送高质量人才。”夏怡的这句话,揭示了黄埔飞校成功的核心密码。

夕阳映照训练场,刚完成夜航训练的宝妈学员吴茜收起操纵器。“三个月前我还在为重返职场焦虑,”她抚摸着制服上的飞校徽章,“现在已有物流企业开出万元月薪。”不远处,一批新学员正在电子桩前练习避障操作,无人机蜂鸣声如产业脉搏跳动。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开通全球首条30分钟跨海送药无人机航线,长三角实现海岛物流首飞,这些学员将成为中国低空经济的“种子部队”。当城市上空响起更多旋翼声,人们会记得黄埔长洲岛上这个把普通人送上云端的起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