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赋能,古韵焕新

政策赋能,古韵焕新

来源:鲁网 2025-07-23 16: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华中科技大学)“荆楚青语”暑期实践团队赴恩施建始县草子坝社区进行推普宣讲、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实践活动

2025年7月21日上午,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华中科技大学)“荆楚青语”暑期实践团队在恩施建始县草子坝社区活动中心举办实践启动仪式暨政策宣讲活动。实践队宣讲员王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为框架,系统解读推普工作的法律基础与实践要求,介绍普通话发展历程、推普政策内涵及语言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意义,推动普通话从“国家战略”转化为“群众行动”。

活动尾声,实践团队邀请群众留言。社区居民表示:“希望孩子能说一口标准普通话,走四方、看世界。”社区书记表示:“推普不仅是语言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我们将把普通话培训纳入基层工作人员技能课程,助力乡村振兴与基层服务。”实践团指导老师王文博总结道:“普通话政策宣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双向共鸣’。当群众理解‘推普为了谁’,当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语言就能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力量。”

此次推普政策宣讲活动,以“政策+案例+工具”的创新模式,让普通话从“文件里的要求”变为“群众手里的工具”。未来,实践团将持续开展“推普政策进万家”行动,用语言之光照亮基层治理与文化振兴之路,让每一句话都成为连接心与心的桥梁。

7月21日下午, “荆楚青语”暑期实践队前往湖北省恩施建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进行参观学习。在展示馆孙主任的全程陪同与专业讲解下,实践队深入了解了建始县丰富多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在赋能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的显著作用。

建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种类繁多。实践队员在馆内系统参观了包括传统食品制作技艺(如花坪桃片糕、恩施腊肉)、手工技艺(如根雕、竹编制作)、传统制茶酿酒工艺、民族特色服饰、地方戏剧(如建始丝弦锣鼓、闹灵歌)以及独特的婚丧嫁娶民俗礼仪等多个类别的非遗项目。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生动展现了建始地区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参观过程中,孙主任重点向实践队员介绍了建始县积极探索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他指出,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不仅仅是文化记忆的载体,更成为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资源和依托。许多传统技艺在现代焕发出蓬勃的产业活力,如拥有百年历史的花坪桃片糕制作技艺,在坚持传统配方和工艺精髓的基础上,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和电商平台推广,已发展为特色食品产业,有效带动了当地糯米、芝麻等原料种植及加工产业链发展,成为建始的一张美食名片。同样,依托传统熏制技艺的恩施腊肉,已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的生产体系,产品畅销全国,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来源。还有许多本地群众依靠手工技艺(例如根雕、竹编等)实现就业增收,本地政府也通过设立非遗工坊、开展技能培训、对接文创市场等方式,为当地手艺人提供了展示才华和就业创业的平台,其精美的手工艺品日益受到市场青睐,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而恩施作为著名的旅游文化名城,也依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赋能文旅融合。例如独特的民族服饰、地方戏剧以及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已成为建始发展文化旅游、乡村体验的重要依托。围绕这些非遗资源开发的旅游产品和文化体验项目,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民宿、餐饮等配套产业的兴旺。

实践队员房晓雪在参观后表示:“建始非遗的多样性和深厚底蕴令人惊叹。通过孙主任的讲解,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非遗不仅是守护文化根脉,更要让它在当代社会‘活’起来、‘用’起来。看到像花坪桃片糕、腊肉这样的非遗项目成功转化为产业,真正惠及百姓生活,感到非常振奋。”队员赵赫晗也谈到:“非遗展示馆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过去,更让我们看到了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新性转化和发展,实实在在地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力量。”

建始县通过深入挖掘非遗资源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探索“非遗+产业”的发展模式,不仅有效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更使其成为驱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队员们表示,将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思考如何更好地助力语言文字工作服务非遗保护传承和地方文化经济发展。

通讯员:赵赫晗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